
吴宝泉。
敦阿都拉曾担任8届甲抛峇底国会议员,深受当地的华人欢迎,8次在甲抛峇底国会选区上阵,都获得75%至85%的华裔选民支持。
马华甲抛峇底区会主席吴宝泉说,阿都拉担任首相期间,把各政府行政中心都移来甲抛峇底,对选区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他说,阿都拉担任首相期间,他扮演甲抛峇底华社与首相沟通的桥梁,华社面对的任何问题都经他向首相反映。
他接受访问时说,阿都拉对华社提出各项涉及教育及宗教建设的要求,不曾让华社感到失望。
曾担任29年的马华甲抛峇底区会主席的吴氏说,阿都拉受当地华社欢迎是不争的事实,8届参选甲抛峇底国会选区,都获得75%至85%的华裔选民支持。
他希望,甲抛峇底国会选区的新接班人能够向阿都拉学习,极积拉近与华社的距离。

甲抛峇底书摊业者龙月娥(73岁)形容阿都拉是一位和谒可亲的领袖,担任多届的国会议员及首相期间,在回选区时都与人民接触,是一位好好先生。
她说,她的丈夫何志财在首相阿都拉时代,是马华甲抛峇底区会的执行秘书,曾陪同丈夫出席阿都拉在选区办的各项活动,觉得阿都拉的为人很亲切,没有架子及平易近人,因此,人们都很意称他为“伯拉”。
她指出,阿都拉对甲抛峇底的发展曾作出极积贡献,因此,昨晚她听到其逝世的消息后,感到很婉惜。

也是前马华甲抛峇底区会执行秘书何志财(76岁)说,阿都拉担任首相期间,威北柏淡因为迅速发展而引发水灾的问题,经选民反映后,阿都拉就极积展开提升该区的排水计划,并成功解决了水患问题。
他指出,他的父亲与阿都拉的父亲是相识,从小他就与阿都拉有接触,觉察到阿都拉的为人没有架子。
他说,阿都拉对甲抛峇底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特别是担任首相期间,在甲抛峇底建设联邦政府大厦,把各政府重要部门都引进,因此,尊称为“甲抛峇底发展之父”阿都拉的离世是让人感到婉惜。

Beta feature
Beta feature
Beta feature
Beta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