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说,政府会在下周宣布稻米的最低收购价及额外补贴,以平衡白米价格,避免对消费人构成影响。
他说,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将提呈这方面的工作报告,以解释并公布调涨后的最低收购价格。
“然而,别忘了,调高最低收购价会导致消费人的米价上涨,因此,我们要如何作出平衡?调高稻农的(收购)价格后,消费人的(白米)就会涨价,我们不想消费人面对涨价。
“因此,目前我也已与财政部讨论,让政府承担补贴,以便冲击消费人的本地白米市场价格不会上涨,所以,政府将承担约1亿5000万令吉为期6个月,短期内会拍板定案。”
他今日在部长问答环节,针对国盟比鲁兰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罗南建迪的提问作答。
罗南建迪要求政府解释,如何应对稻农要求将收购价定在每吨1800令吉的问题。
在2023年,政府已提高自2014年起维持的收购价,从每吨的1200令吉增至1300令吉。
尽管如此,大马稻农友好会(PeSAWAH)早前则要求政府考虑该组织的建议,以调高最低收购价,从目前的每吨1300令吉增至1800令吉。
也是财长的安华说,他了解上述课题且已研究相关组织提呈予首相办公室的备忘录,且已就此事与农粮部磋商。
然而,他抨击反对党,试图否定政府的努力以帮助稻农调高稻米收购价,并指在野执政期间反而袖手旁观。
“不用矢口否认,这是事实,你们载着一巴士的人大声叫嚣,但在你们执政时却没有调高(最低收购价),是我们(因应)调高的。
“我们不能只是单方面维护消费人而牺牲稻农,甚至只是因应稻农(要求)而调高却罔顾消费人,毕竟B40群体的消费人相当多。”
不排除滥权造成国家稻米产量受影响
另外,在回答双溪大年国会议员莫哈末道菲询问政府是否发现稻米领域出现滥权的现象时,首相安华不排除滥权是造成国家稻米产量受影响的部分因素,因此已经指示当局彻查此事。
吉打州务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努西日前指有不法集团“偷天换日”,竟把本地白米包装换成进口白米包装,造成市场上出现本地白米短缺问题,他已多次就此问题发出警告,但政府部门却否认。
首相也回应说,如果有证据,请知会当局以便采取行动。
“但吉打、玻璃市、吉兰丹和登嘉楼的稻米产量明显比适耕庄来得低。”
不过,首相也感谢吉打州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给予的配合,并指中央政府无意增加稻田面积,若能提高生产量,稻田面积可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