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经济部长拉菲兹在马六甲出席第13大马计划(RMK13)巡回汇报会后告诉媒体,该部与财政预料可在一个月内,为T15高收入群制定明确的定义。时光飞逝,一个月过去了,谁有幸被选入T15群,我们就静候团结政府宣布。
拉菲兹在野时,对国家经济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对每个问题的症结都有解决的方案。但是,在受委为经济部长后,甭说公路使用者还得缴付过路费。很多他之前表现信心满满可以处理的,几乎都交白卷。若换作考试,恐怕早就不及格。
我相信在首相安华的“英明领导”下,T15的定义很快会获得解决。我只是要提醒团结政府,假如要为T15给出最合适的定义,那就务必要区分好,千万不要把月入十几千的人,跟月入数百万的挂牌公司老板并列同级,那不是荣幸,那是不幸。大企业老板可不需要烦孩子的教育费和家人的医疗费,月入十几千的人就不同。
大家千万不要被安华带风向,月入十几千的人看似富裕,但在支付房贷车贷保险医药费等等开销后,剩下可以净用的钱不多了。要是政府把这些人跟超级富豪列为等级,失去使用津贴汽油的权利,我不敢想象他们要面对多大的生活压力。
既然政府决定以家庭可支配收入来作为区分T15的基础,我再举个例子。老希与太太住在加央,育有4名孩子,每月家庭收入为5700令吉,按当前的收入划分属于M40群体。阿华和太太住在吉隆坡,育有4名孩子,每月家庭收入为1万4600令吉,属于T20群体。
从表面来看,阿华一家显然比老希一家收入高、经济条件好。但是两个家庭的居住环境不同,生活费和交通费也不同,这还不包括其他开销。在扣除一切开销后,老希平均一个月还可以存下一点钱,阿华就很难说,很多时候必须出动信用卡来应急。
从经济学角度,B40和M40很容易区分,毕竟有底线和顶线。但是如果政府没有真正研究,只是给T15定下一个坎,所呈现出来的数据会是不成正比。月收入2万是T15,月收入100万,难道也是T15?收入过亿,同样也是T15吗?。
请问方程式之父,收入2万和收入过亿的家庭,是否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移除津贴?
所以,我一直说团结政府很多时候在制定一些政策前,并没有周详计划、不听民意、一意孤行。T15只是其中一项,通胀下百物腾贵、生活成本上升,薪资上涨的幅度无法跟上,安华就是懂得戏耍民心。政客玩弄权术, 恶劣的后果却将是由人民来承担。
其实要找出谁是真正的超级富豪,跟内陆税收局查证就可以一清二楚,肯定会比主要数据库(PADU)更为准确,因为只有内陆税收局晓得,谁才是真正的超级富豪。何必要把问题复杂化?
执政两年后,经济实况不如政府给出的数据那样大起色,民生问题一摞摞,说好的体制改革不见踪影。
安华饱读经书,时不时就会搬出论语来让华社高兴一下,但是孔子不谈“怪,力,乱,神”,他以仁义,恕悌,诚信与忠孝为核心价值,主张以仁德治国,用礼规范人的言行,化解冲突,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鄙视一切华而不实的举措。
考虑到通货膨胀导致的生活成本上升,政府若要重新界定高收入者的门槛,那就有需要细分高收入者的定义。在加央月入2万令吉,可以被称为有钱人,但不是安华口中一直意图煽动的超级富豪。在吉隆坡月入2万,怎么可能会跟超级富豪沾上边?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句话放在以前,多数是用来形容政党人士,现在好像是用来形容介于M40和T20的边缘家庭更为合适。我们不希望团结政府在照顾“非超级富豪”的时候,让真正的超级富豪成了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