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https://www.kwongwah.com.my/?p=1572380
搜救专家提醒民众,水灾后的环境潜藏危险,重返家园善后时不止要防蛇,也得防人。
马来西亚国际搜救组织(MISAR)主席K.巴拉苏巴拉马廉说,受灾户应派出健康的家人回家视察情况,且务必穿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切忌穿拖鞋或雨靴。
他接受《马新社》专访时指出,穿上坚固的鞋子返回灾后现场至关重要,因为地面皆是受污染的脏水和泥土,其他尖锐物件例如生锈的钉子和锌板,可能从别处随着水流被冲到住家范围。
“我身边曾有糖尿病患踢到锌板,导致腿部出现坏疽,最终锯脚,我不希望这情况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灾民必须拥有一双坚固的安全鞋,而非穿像《鬼马家族》(Phua Chu Kang)的雨靴进入灾后现场。”
他也提醒灾民,尽可能清楚拍摄受损财物的照片,以利保险索赔,而非完成善后工作才拍照;灾民接着须通知保险公司并向警方报案,因为保险索赔需附上报案书。
K.巴拉苏巴拉马廉也提到灾后满目疮痍的家园“危机四伏”,灾民可用木棍移动或掀翻物件,因为物件底下可能藏有蛇或其他动物。
他劝告灾民勿随便让他人入屋,尤其是声称前来帮忙清理的人士,反之,先查证他们是否来自已注册的非政府组织。
“一些人可能会佯装来自某个非政府组织,但最终制造更多问题例如偷窃,以及获取灾民的身份证资料作为其他用途。”
他也建议人们在购买车险时应涵括天灾险,水灾高风险地区的居民也可考虑购买家居保险,一些保险公司在水灾期间到现场直接发出一次性的紧急救济金,解决燃眉之急。
雨季驾驶三大生死法则
适逢雨季,道路安全风险相应加剧,在暴雨中驾驶的人士受促提高警惕,确保轮胎面花纹深度超过3毫米,以保障抓地力。
也是道路安全引导俱乐部主席(RSMC)的K.巴拉苏巴马廉说,轮胎在安全行驶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车辆与道路的接触面积仅约为4个手掌大小,因此,轮胎面花纹深度须超过上述标准。
他说,在倾盆大雨中行驶时也务必减速,否则,快速旋转的轮胎犹如在水面上漂浮。
“当雨势越大,路面上的水越多,抓地力就越小。车辆与路面的接触时间非常有限,一旦刹车,轮胎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重新接触地面,因为之前它们正在旋转,减速后才能重新与路面接触,这样可能会导致刹车太晚。”
K.巴拉苏巴拉马廉强调,当天气恶劣加上能见度非常低时,驾驶者应前往休息站或安全的地方停车;如果执意行驶,就必须承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即使本身精神状和车辆状况良好,但其他车辆包括重型车辆未必如此,它们可能会打滑并撞上你。”
他也建议车内须备有应急物件,包括安全带切割器逃生锤、手电筒、闪光灯、反光衣、折叠反光锥、毛巾、保温氈和雨衣。
他说,若驾驶者欲购买轮胎打气泵,可以考虑选择脚踏式的,因为在水灾中若轮胎漏气,脚踏式更为实用,电动泵在水中无法使用。
K.巴拉苏巴拉马廉经常到企业公司提供路上求生(road survival)讲座,以及应对紧急情况如火患、水灾及交通意外中求生的培训,这些活动通常在公司内部进行。
“我们也尽力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我欢迎那些希望通过为员工、公众和大学生等提供求生培训,以履行社会企业责任(CSR)的公司与我们联系,共同举办这些活动。”
“提供培训和提高意识是在紧急情况下降低死亡率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