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所有在大马教育文凭(SPM)中取得10A及以上成绩,并想要继续升学的优秀生,无论种族或背景,都将有机会获得大学预科班。
首相有此宣布后,很多人拍手赞好。不过,首相也提到,内阁达致的大胆决定,是要承认优秀生表现及确保国家教育系统公平,而有关决定并不影响现有的土著学生配额。
我是在1995年考取大马教育文凭,当时还没有大学预科班,同学们若要升学只有三个选择,一是获工大录取,二是升读中六,三则是家庭可负担到私人学院就读的费用,甚至可选修双联课程获直接出国深造。
直至1998年,大学预科班才正式创设,但只开放给土著就读,直至2002年起才将10%学额开放予非土著申请。就算是2018年的预科班学额提高至4万人,但仍保留9比1的固打制。过去,开放录取非土著生的学额,一般会优先考虑来自低收入家庭及郊外的学生。
尽管我的求学年代没有大学预科班,但我朋友的孩子就获得大学预科班的学额,后来也成功升读国立大学。无可否认的是,对于家境中下的学生们来说,大学预科班是升读本地大学的一道重要大门。
依我之见,升读大学预科班虽说一定要看学习能力,但家庭背景更加重要,尤其是这些年来大学预科班帮助了不少来自中等家庭和贫穷家庭的学子们升读本地大学。试问在首相宣布所有10A生能获得大学预科班学额的同时,土著学生配额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些“被剥夺的学额”又是来自哪里呢?
大学预科班的非土著生学额都给了10A生,那么少于10A的考生,如只报考7科但全A的优异生抑或来自中下家庭的7A生,会否获得国家政府、政府机构或私人企业给予的任何升学援助吗?
过去二三十年来,人才外流是大马所面对的问题之一,如被新加坡、澳洲、美国和日本等过所吸纳,因为这些国家或海外大学给一些优异生奖学金,而这些优异生自然也在毕业后落地生根。
要留住人才,就一定要有好的措施,好的措施则要有好的政策,如怎样帮助这些优秀生,尤其是家境中下的优秀生,让他们留在本地升学和工作。要留住人才,国家各机构就要吸纳人才,倘若成绩优秀却无法进入大学,碍于家境而不能出国或深造,那一旦有其他国家或海外大学提供奖学金,优秀生必然会接受有关奖学金。
既然如此,希望提倡“昌明大马”的政府能真正的不分种族、宗教和背景,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在固打制底下的非土著学额僧多粥少,该如何做到留住人才,确实是对政府的智慧、能力和昌明程度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