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大年二街后巷小贩为了让路“艺术街”计划,经过8个月搬到路旁营业后,于周四(9日)终于重新回到二街后巷艺术街营业,但他们希望市议会在该处安装水龙头,为小贩提供水供,以方便进行洗刷用途。
搬回后巷经营的4名小贩,为卖粿汁、经济米粉、经济杂菜饭及阿榜糕(Apom)业者,至于以餐车方式售卖烧肉的小贩,及以流动推车经营的报摊,则被允许保留在二街路口营业。
小贩们是经过商议后,决定将档口摆在靠向二街,即新益华饭店的后巷处,比之前在Biggy咖啡馆旁更接近二街,他们对于重返后巷营业感到高兴。
房地部秘书长拿督诺阿兹曼去年6月到访双溪大年二街后巷,之后迅速批准50万令吉拨款,为二街后巷加盖及进行美化,打造成“艺术街”(Siar Seni)。
陈镇涛:希望是最后一次搬迁
拥有60多年历史,由三代经营的粿汁业者陈镇涛(46岁)受询时指出,粿汁的档口数十年来已经多次被令搬迁,他希望这也是最后一次,让他们可以维持在原地经营。
他说,小贩们于周三已经被允许搬回后巷经营,不过,为了方便大家,小贩们决定在周四(9日)一起搬到后巷经营。
“今天是第一天,后巷有屋顶遮盖情况更好,比起在路旁面对车来车往的情况好很多了。”
他说,小贩面对的唯一问题是没有水供,他希望当局可以给于宽容,让他们装置水龙头获取自来水。
“我们在去年9月搬到二街路旁,除了交通问题之外,有时候也面对停车位有车停放必须等车主将把车移开问题。”
粿汁的档口除了提供打包服务之外,同时也在档口旁摆放2张桌椅,让顾客可以在档口旁堂食。
除了陈镇涛之外,其太太、兄长及父亲陈秋永(76岁)也每天在档口帮忙。
陈秋永指出,他从13岁开始就随着父亲在二街卖粿汁,至今已经63年。
“我们粿汁的每一样食材都是自己准备,每天凌晨1时开始就起身准备,约5时许至6时期间出来开档,营业到大约10时就收档。”
朱先生:与店主商量装置临时水喉
经济米粉小贩朱先生(55岁)指出,为了方便收桌椅及档口的杂物,他已经向档口前的店屋租下该店后部,作为储存室用途。
“我会跟店主商量,以便装置一个临时水喉,方便取水。”
朱先生是接手母亲炒经济米粉的生意,除了早上与妻子经营经济米粉生意之外,收档后他还经营白钢生意。接水管的工作,对他来说没有问题。
“小贩们每个星期休息的时间不一样,我们是每个星期五休息,粿汁则是在星期一及星期二休息。”
据他的了解,市议会将每天向小贩收2令吉档口费,柱子上的插头也可以用,他开档时带来了一把电风扇。
练韦见市议员周四上午前往二街后巷巡视后受询时指出,由于“艺术街”主要是为了举办夜市集用途,因此,当局并没有打算在艺术街装置水喉。
无论如何她指出,小贩可以私下申请,或向旁边的店屋借水,以解决水供的问题。至于小贩在日出后面对太阳晒的问题,她将询问市议会负责人的意见,以便安装美化并可以遮阳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