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中国总共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到5059.5亿人民币(3313.84亿令吉),增速高达33.8%;截至今年2月,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共有企业超过5.7万家。
据中国工信部,低空经济是以1000米或3000米以下空域为依托,涉及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汽车等多个方面,涵盖空中通勤、物流、旅游、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及经济应用场景。
2024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当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财经报导,业内分析,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营运、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
分析认为,低空经济协同创新空间巨大,跨界融合将迎来新机遇,中国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也为相关产品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4月1日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根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人民币,增速高达33.8%。未来,随著低空飞行活动的日益增多,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也将逐步显现,未来几年中国低空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截至2024年2月,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共有企业超过5.7万家,从成立时间看近5年新成立的企业数达到近2.1万家,近10年成立的企业数占比接近80%。
从区域分布看,超过60%企业分布在中南和华东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浙江省、山东省等地区,华北地区占比约12.6%,主要集中在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3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