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永秀
不久前因为汽车的行车记录器坏了需要重新装置新的,到亚历山大村(Alexander Village)去。趁技工在装置行车记录器的时候,抽空到附近拜访画家邓文章先生。邓先生的画廊就在亚历山大村靠马路的一栋政府组屋楼下。
画廊前是一片落地玻璃墙,一眼望进去,靠玻璃墙的架子上放了一些雕塑和石头。据说画家都喜欢收集石头,那是没错的,因为石头也是绝佳的绘画素材。一踏进画廊,就见到许多画作,有些只画了一半还没有完成,有些是邓先生的学生的作品,也有一些是他自己的作品。邓先生的画作,技巧纯熟、笔法苍劲,无论是中国画、油画或者是书法,都是浑然天成,很有大气。
邓先生是“老移民”,上世纪80年代受新加坡电视台的邀请,从台湾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的电视台任美术指导,从事电视场景、背景和演员服装等的设计工作。当年许多电视剧如《雾锁南洋》的拍摄场景,都是由他一手策划和设计。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群画中喝茶聊天,在充满了艺术氛围的群画中游览,感受绘画艺术的芬芳,然后和邓先生一起喝茶聊天,也是一种享受。邓先生文质彬彬,谈吐儒雅,却也是性情中人。我们谈起本地对艺术家的作品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尊重,以致早年许多好的艺术作品和文物都被忽略和糟蹋了,有些甚至不知所终,不禁感慨再三。
话匣子一打开,我们无所不谈,从书法、绘画谈到画坛趣事和逸事,以及本地的文化界。邓文章先生谈到早年他在新加坡电视台任美术顾问的时候,有次电视台组团到马来西亚拍摄和收集一些古老的资料,一路走到槟城,沿途上他们收集了许多古董和早年华人“过番”(以前从中国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等飘洋过海到南洋一带找生活称为“过番”)到南洋的时候的一些物品。这些都是一些非常难得的、宝贵的资料,也是具有历史性的文物。这些文物带回新加坡以后,就收藏在电视台的资料库里面。但是多年以后,邓先生查询却发现这些难得的文物早已经不知所终,也许都被丢弃了。郑先生为这些文物的消失感到非常的失望和难过。
邓先生这些年来自己也收集了许多资料,如书籍等。因为感觉年纪大了,提议要送去给我们的图书馆和一些学校,却无人问津,最后只好捐给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团收到这批文物以后如获至宝,非常的高兴,态度和新加坡的机构可说是天渊之别。
邓先生也提到他有一个朋友,家中收藏大量的古董和文物,包括一些名画。这些文物加起来可以装满5间5房式的组屋,可见其数量之多。朋友逝世以后,这些东西交由他的弟弟保管,但是他弟弟对这些文物一窍不通,完全不懂它的价值。
有一次朋友的弟弟打电话给邓先生,说他在清晨半睡半醒之间不小心打破了许多瓷器和青铜器。邓先生匆匆赶过去,看到满地文物的碎片后,心疼死了。那些青铜器有些来自远古时代,瓷器是明、清的花瓶。朋友的弟弟对文物不熟悉,脾气不佳,经常在不经意中摔坏了许多文物。这种暴殄天物和损坏文物的行为,造成国家文化重大的损失!
新加坡非常著名的高僧书法家松年法师逝世的时候,留下一大批文物和书法作品。这些文物和书法作品包括他自己所写的书法,也包括唐代、明代和清代一些书法家和画家的作品,可说是价值连城。后来也不知道流落到什么人的手里,不知所终。
还有一次,邓先生在一个团体门外的地上见到许多线装书,他趋前一看,竟然是一批极为珍贵的古籍。询问负责人,对方说是要销毁的旧书,若要可以随便拿。因为数量庞大,邓先生只能选了一些书籍带回家,其他的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批文物被销毁。
通过这几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新加坡有许多人对文化一窍不通。不只无知,有些人位高权重,一道命令便可毁掉前人辛劳的付出和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有什么办法呢?在一个高度发展的商业社会中,懂得欣赏艺术的人毕竟属于少数。我们谈到这些课题和现象的时候,也只能摇头叹息,无能为力。
邓文章曾任台湾、中国及新加坡电视艺术指导;电影金马奖、金炬奖、电视金钟奖、音乐金韵奖、金曲奖等艺术指导;台湾铭传商专电视美术讲师、新加坡大学校外进修系造型艺术讲师、南洋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讲师。他也任新加坡留台大专校友会副会长、新加坡台北工商协会副会长、新加坡 Arts 杂志总编辑、新加坡美术总会执委、新加坡艺术协会执委、新加坡牛车水摄影俱乐部主席。
他现任新加坡(国际)文化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国吴江艺术院永久名誉院长、国际创艺联盟荣誉顾问、新加坡平社艺术顾问及菁华画院执行长。
邓文章的作品曾获“国际艺术技能竞赛”首奖,新加坡“陈之初美术奖”,新加坡企业之星“最佳创艺奖”,2022年亚细亚国际美术“最高荣誉奖”,日本东洋书芸展获颁勋章,书法作品“观自在”获选中国佛教总会刊登专辑。2023年8幅作品获选出版“世界邮票上的华人楷模”;包括中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及西班牙。2023年作品“步步高升”获选总统慈善晚宴并成功拍卖,由总统颁发奖座。2010—2023年个人作品持续应邀参加国际艺术界主要美展,作品由艺术收藏家及公司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