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海荣
在日本福冈市国际机场的巴士站等待机场大门重开时,我亲眼目睹日本人在道路上时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态度和精神,让我非常的惊讶和佩服。
当时是凌晨约3时,机场周边僻静没有任何人影,马路上也没有任何车辆,只有那些在进行机场扩充工程的工人。这些工人须不时越过马路搬运建筑材料或支援运作。虽然没车没人,这些搬运工人在每次越过马路时,都会利用行人道,按交通信号按钮,等着信号灯从红转绿后才过马路。
你相信吗?在夜深人静时,路上没人没车,等着信号灯从红转绿后,才过马路!是的,如果我没有亲眼目睹,我也不信!在白天,日本人也是很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犯规的百分比极低。驾车人士在没交通灯的十字路口,都会把车速降低慢行让路人先过。可见日本政府向其人民灌输交通规则的教育很成功,其人民对遵守交通规则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们在利用公路时所表现出的礼让,容忍和相互尊重的厚度。
在我国,闯红灯犯规还有许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事件是司空见惯之事,可见我国政府向人民灌输的交通规则的教育,有待提升的必要!学校不时推行道路安全运动,为何效应不达标呢?很明显的,问题出在向学生灌输交通规则指南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焦点指向性。
一般上,学习过程是认知、复习到分析其对与错、好与坏,接受后成习惯。如果学习过程与学习者的喜爱串接,那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应。举个例子,一位思想尚未成熟但热爱赛车者,在出席道路安全运动时,他们的目光往往是瞄准车辆和速度,交通规则不是重点。所以,使用道路时的礼让、容忍和相互尊重,对他来说是次要了。是否是巧合还是负面效应的,这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何在半夜三更、凌晨时,三五成群的青少年在马路上飙车、赛车等,忽视了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同样的,在推动反战运动、反暴力运动、醒觉运动时,我们是否有考虑那些青少年的思想成熟度和他们对主题的演绎能力?全校的学生不分年纪、班级共同出席聆听观看同样的演讲与短片,脑海内的思维是什么?协商?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以牙还牙?又或者是以暴制暴,没完没了?
无可否认,向青少年传达信息,因个人的理解有异,不是传达人在误导,而是听者在解译中出现了错觉!有了错觉,自然的,就有必然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