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穆斯林朋友告知,她们到槟城旅游时,在乔治市的咖啡馆内遭遇有点遗憾的经历。她们兴致勃勃地找到一家网红咖啡厅,在柜台想要点咖啡时,却被非穆斯林的接待人员告知由于该咖啡馆没有清真认证,所以没有办法接待她们。所幸对方十分有礼地的向她们道歉,所以她们也决定不再为难对方,抱着可惜的心情离开。
她们说,虽然已经再三跟对方强调自己不介意没有清真认证,也已确认过店内用的乳制品是她们熟悉的清真认证品牌,但是对方还是态度坚决。
穆斯林友人最后也说,或许是该商店害怕被人检举,或者被拍下照片放上互联网公审,所以才“从源头杜绝”,谢绝穆斯林客人。“下次可能要试试看跟你们一起去,看看商家会不会放心接待。”
我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遗憾。乔治市是一座旅游城市,商家必须要打开大门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如果无法接待穆斯林客人,商家必须承担多少损失?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非穆斯林和穆斯林之间的鸿沟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到达了不信任和恐惧的地步?
我记得父母那一辈的长辈们曾说,以前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会在同一个咖啡店里,共桌吃饭聊天喝咖啡,我吃我的扁担饭,你吃你的烧腊饭,井水不犯河水,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实际上,这种事情到现在也不是“问题”,我和我的穆斯林好友们曾经到没有清真认证的咖啡馆,一起喝咖啡聊天;也曾一起到华裔运营的素食餐馆吃饭,穆斯林朋友们还大赞华人素食餐馆的食物多样化又美味。
实际上,只要相互愿意多一点了解,少一分猜忌质疑和批判,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好。然而,现在社会上充斥的情景是极端保守宗教政党的政客不断挑衅非穆斯林,甚至不惜将非穆斯林都定义成贪污的源头,只有本宗教才是唯我独尊;在奉行伊斯兰教义和法律时,罔顾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宗教民情,制定影响非穆斯林原本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政策与条例……这些种种举动,并无法团结马来西亚社会,而是强制霸权同化,只会制造恐惧和族群分裂。
在这样氛围下,各族之间的猜疑也随之增加,可以在不同语言的媒体留言区看到充斥着种族主义和贬低他人宗教的留言。
在我成长的过程,互相了解和尊重是保持这个国家和谐最重要的元素。我很乐意多了解一点伊斯兰教,多了解穆斯林所谓的“清真”是什么。之前要邀请穆斯林朋友用餐,我的先生还特地去买了一个全新的锅子来煮食,他说若茹素也要用素食者的炊具,对待穆斯林朋友也要站在对方的观点而非自己的观点上思考,才是互相尊重。
前些日子,我到宋卡旅游,看到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游客在一起享受街边美食,各宗教的小贩也并列做生意,大家都知道自己应该遵守的规矩是什么、底线又是什么。这些和睦融融的情景,仿佛带我到比南利电影中那个美丽的马来西亚。
我也期待这个美好的画面可以在西马呈献,不过若道德警察越来越昌盛,我们只会离那个世界越来越远。也许有些人以为只要我不违规,道德警察就管不到我,但当我们这样想,我们的心就住着一个道德警察。为了不惹上麻烦,人人变得自我防备和互相猜疑,连喝一杯咖啡都会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