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长拉菲茲以国人患有“外食瘾”才无感通货膨胀率下降言论引非议,土著团结党青年团团长袁怀绍质疑,难道是主要数据库(PADU)系统,导致拉菲茲归咎于外食习惯?
他说,拉菲茲批评国人外出用餐“成瘾”,并以在外国外出用餐属于休闲活动,而在大马则会花更多的钱购买原材料来烹饪作为例子的言论,遭致广大人民的抨击。
“他还将问题归咎于巫统过去的政策,认为责任不在人民,而是过去政策的非预期后果。”
“简而言之,拉菲茲将人民面对的生活困难,直接与外食文化挂钩。”
袁怀绍今日(19日)在脸书发文,回应拉菲茲日前接受《当今大马》专访时提及,国人对通膨下降无感,是因为旧政策与“外食瘾”有关。
他提出,拉菲茲的观点有两个基本逻辑错误,分别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不仅仅是外出用餐,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更为明显。
“其次,尽管食材价格上涨,但餐馆通常不会提高价格,而是宁可自行承担成本上涨的压力。”
他批评,拉菲茲将问题归咎于外食族,而没有考虑其他开销增加的因素,如保险费、银行贷款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
他说,根据国家银行《汇率传导报告》 (ERPT) ,如果马币贬值,受最大影响的是替代品和家具用品,之后才会是外出用餐和在家用餐的开销,惟两者的开销相近。
“然而,他竟然责怪外食族。如果不外出用餐,那就意味着必须打包回家或者自行烹饪,惟下厨还需要购买已经涨价的食材,且花时间和精力烹饪。”
袁怀绍分析,拉菲茲可能是因为主要数据库系统,才会做出草率结论。
“该系统是基于可支配净收入进行的社会经济研究。从表面上看,该系统似乎很好,因为它将开销纳入考量,而低收入(B40)、中等收入(M40)及高收入(T20)群体的分析则不考虑开销。”
他说,每个人的开销习惯不同,且面对的生活压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彼此的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
“因此,基于可支配净收入的主要数据库系统,促使拉菲茲对人民存有’偏见’,否决人民节俭持家的习惯。”
“此外,他试图强制人民选择部长认为正确的习惯。”
袁怀绍也表示,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提出的“助推”(Nudging)理论,注重微观个体行为的精细化促进方案,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如果主数据系统用作政府将外食视为恶习,那就不对了!”
“经济部长应该明白,解决经济问题不仅仅是靠加减和节俭。够了吧,不要再提出虚假期望的方程式,这无异于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