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展造
在时事的涟漪中,观点交织、声音纷杂,如一幅繁星点点的夜空。然而,在这如潮的言辞中,有时需要静下心来,倾听那些从数据之海浮现出的声音。
现在,就让我们回顾第15届槟城州选举的风云变幻,通过那些看似星星点点的数字,解析出绿潮是否真的来势汹汹。特别是透过巫裔的数量是否成为巨大的影响力,撼动了团结阵营(希盟+国阵)胜率的数据分析,来进一步剖析团结政府接下来何去何从。透过数据分析,也能够斩获更客观准确的解答,勾勒出一个更加清晰的画面,呈现出当今大马的民意。
让我们首先聚焦国盟在第15届槟城州选举中,取得胜利的11个槟城州选区数据。在这11个选区中,巫裔比例最高的为93%,即N01本那牙州议席;而最低的也有59.4%,即N20双溪峇甲州议席。撇开这些不谈,国盟所赢得的选区,巫裔总平均比例也有74.7%。这些数字仿佛无声,却警示着刚成雏形的团结政府,从侧面揭示出巫裔数量与团结阵营的胜败息息相关。
我们再将目光转向团结阵营获胜的选区。在这29个胜出的选区中,N27彭加兰哥打州议席,有着非常惊人的97.9%非巫裔比例,成为团结阵营胜选区中,非巫裔比例最高的一个选区。
此外,团结阵营所胜出的29个槟城州议席,也有着76%的非巫裔总平均比例。在这29个选区中,有8个非巫裔比例超过90%,6个非巫裔比例超过80%,7个非巫裔比例超过70%,还有4个非巫裔比例超过60%。上述数据显而易见地揭示出,当前团结阵营的基本盘几乎是靠着非巫裔的支持。
上述几组数据揭示的是一幅扑面而来的政治画卷,更是一个政治生态的写照。团结阵营需要审视这些背后的非巫裔选民的期望。他们的信任源自于何处?是政策的契合?还是承诺的兑现?同时,团结阵营亦应审慎思考并策划未来4年的发展方略,以获取巫裔的支持,同时也不要丢失原先的非巫裔基本盘。
毫无疑问,在胜败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复杂因素。正如古语所云:“掌声和口哨常相伴,喜怒哀乐总难分。”随着选举落幕,紧随其后的是团结政府的真正考验。能否制定出一套让巫裔与非巫裔皆能接受的双赢政策,将成为关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