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人间福报》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圆寂,大师法体真身坐入塔中,七日后荼毗火化,为”坐塔荼毗”,并非外界所传”坐缸”圆寂,数年后开缸成为肉身菩萨的模式。
这是妙熙在《人间福报》撰写文章中透露。
文中说,星云大师12岁出家,至今僧腊85载,通达佛教教理、仪轨。 他嘱咐弟子,圆寂后所有准备办事项,皆遵从佛制和佛教仪轨进行。
“此次,大师法体真身的坐龛,质朴庄严,未曾见闻,其实是考据佛经典故后,所进行设计的涅槃塔。”
文中也分析说明大师圆寂的种种安排,所依据的佛教仪轨。
■ 为何大师是坐化?
所谓”坐化”,是指修行成就之人,于临终之时,端坐至命终,又称”坐逝”。”坐化”不同于凡俗,有两个原因:一是临终时的姿势是坐着,而一般人则是躺着;二是表示善终,临终时没有痛苦。 佛教称为”恬然”、”怡然”,坐化后之遗体一般予以火化。
■ 为何大师要在七日后荼毗?
荼毗,是梵语的发音,就是火化、火葬的意思,主要是指僧人往生后的火葬。 据《大般涅槃经》记载,佛陀在涅槃之时,本来一天内就要火化,后来延至7日才火化。
大师选择7日后火化,也是有所依据。
■ “坐缸”与”坐塔”又有何不同?
“坐缸”,是佛教的复合词,即”坐化”与”缸葬”的合称。所谓”缸葬”,又称”瓮棺葬”,是指将往生者放入陶制容器中安葬。此文化可追溯到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因该时期的彩陶工艺十分发达。
“缸葬”文化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流行在黄河流域。佛教将”坐化”与”缸葬”结合起来,最早出现于明代。 这次星云大师并非”坐缸”,而是”坐塔”,并且在7日后进行真身火化。
■ 什么是”塔”?
将”舍利”收藏在金属,或石质、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稍高出地面,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而收藏舍利的塔,即称为”舍利塔”。印度这种舍利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
■ 星云大师所坐的是什么塔?
大师坐龛设计为”涅槃塔”,此设计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罗城中的涅槃塔。 拘尸那揭罗古城是佛陀最后说法、入灭,以及八王分舍利的地方,城中现存建筑包括涅槃寺、涅槃塔、兰巴尔塔及多座佛塔遗迹。
涅槃寺1867年由英国考古学家卡莱尔发现并发掘。 1876年和1956年进行大规模修复,是一座白色横筒状建筑,四周开有圆形小窗,内供奉的五世纪卧佛像。
涅槃塔位于涅槃寺后面,传说该塔是佛陀涅槃的处所,存有佛陀舍利。原塔应为玄奘大师记载的阿育王塔,后来遭到毁损。
19世纪被发掘,1927年缅甸佛教徒出资重建。 “涅槃塔”塔高2.74公尺,为米白色覆钵式塔,表面光滑,无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