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黄素蒂
受祝融光顾至今已逾9年,大山脚市区巴刹终迎来即将重建的好消息,当地小贩皆表示欢迎与期待。
本报记者周二走访大山脚市区巴刹贩商,大部分菜贩因昨日休息,如今听闻地方政府发展部宣布拨款提升巴刹一事,皆感到欣喜。
在当地营生售卖豆芽逾40年的黄国璋(60岁)说,巴刹楼上经历火灾已多年,政府如今拨款进行提升,对贩商而言是一项好消息。
年届70的菜贩黄锦云也表示,重建巴刹是好事,惟她因年事已高,届时会否再次申请返回营生,仍是未知数。
另一从事批发及零售生意的菜贩江先生(74岁)认为,多层停车场对年长民众或有不便,希望到时候停车场会有电梯,方便民众出入。
王先生(35岁)自年少时期便随父亲经营鱼鲜档口,他希望巴刹完成提升工程后,租金勿调涨太多。
“涨是肯定的了,毕竟设施都做好了,希望幅度不要太大。”
3年前让路伯公埕玄天庙修复工程,将档口移至市区巴刹的猪肉贩朱广兴(55岁)说,民众依靠交通工具出入是为方便,塞车已是免不了的,因此兴建多层停车场是必须的。
他对巴刹摊格面积将增大至约8尺乘10尺的规划表示欢迎,认为无需担心日后重回巴刹的小贩人数会否因空间问题而减少,地方大才好放东西。
最缺停车位
福德正神会理事长拿督斯里马良生表示,兴建多层停车场对大山脚市区发展将有所帮助,毕竟市区中心最缺乏的就是停车位,同时也能缓解当地交通阻塞问题。
他希望当局考虑兴建步行街,方便民众往返巴刹街及停车场。
具旅游景点潜能
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周一到访及视察大山脚市区巴刹,随后宣布该部将拨款2300万令吉进行5大项目,包括提升大山脚市区巴刹、兴建多层停车场、提升20分钟城镇设施,如行人道及后巷等、设立临时巴刹设施(临时巴刹将在多层停车场经营),及打造大山脚创意中心。
上述计划预料将在2026年完工,因大山脚市区具发展成为旅游景点潜能,该部希望市区巴刹完成提升后,其功能将不仅只是一座巴刹,而是如吉隆坡中央艺术坊一样,设有展览馆及创意中心,可售卖创意产品。
该巴刹现有面积约4万2000平方尺,每个摊格大小约5尺乘5尺;在新规划下,摊格面积将增大至约8尺乘10尺,环境将更舒适、现代化、更具吸引力,以打造大山脚市区巴刹成为大山脚的地标,让当地约24万人口受惠。
目前,该巴刹有约380名活跃贩商,原有贩商将在提升工程竣工后,获得优先继续营业。
空置建筑改建多层停车场
据了解,即将兴建多层停车场地点是位于柏卡歪路(Jalan Pegawai)空置建筑,原为公务员旧宿舍,建筑结构已残旧,且多年来遭白蚁侵蚀,已是危楼。
威省市政厅已在去年年中致函马来西亚红新月会威中专区,通知搬迁事宜;该专区于2013年起租用其中一个单位充作会所。
马来西亚红新月会威中专区秘书黄泽铨受询时表示,该专区于去年杪向威省市政厅租用山脚镇一间民众会堂作为临时会所。
因缺乏基金,该专区吁请政府单位及热心人士提供地点,作为该专区永久性会所。
历史背景:
大山脚市区巴刹建于60年代,当时建筑规模是一座呈“王”字形、中间八角形的单层建筑,设有8个进出口,供贩商营批发兼零售生意。
根据资料,该巴刹1964年因建筑残旧,当时市政局将之拆除重建,重建期间,所有贩商迁至丹比街,也就是前马银行建筑前方街道摆摊营业。
直至1967年,翻新重建的巴刹建筑落成,贩商才返回继续营生,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双层巴刹。
当时,底下空间充作巴刹用途,楼上空间则成为当地人熟悉的“巴刹楼上”,也就是大山脚开埠以来,首间超市的诞生之地;并由首任槟州首长拿督王保尼开幕。
资料显示,大山脚超市当年的发起人是叶建南和叶锦荣等人,为吸引消费者走进超市,当时的菜商陈振盛献议在巴刹建筑前方,建一座可由前、左、右三处登上的楼梯;有关建议获得接纳,这也是现有巴刹前方面貌。
约1968年,大山脚首间超市在巴刹楼上正式开业,名为“大山脚超级市场”;80年代改为“环球购物中心(The Store)”。
在2001年再改由源成隆(马)有限公司(GSL)经营百货市场生意“GSL(M)SDN BHD”,至今“巴刹楼上”仍是许多大山脚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