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引弘
雇员公积金局(KWSP)在日前就透露,该局在疫情期间推行4项提款计划。在那期间,一共1450亿令吉被提出,协助了生计受到疫情影响的会员度过难关。然而,雇员公积金局说,这却导致该局失去了扩展投资活动的机会。
可是话锋一转,该局又反说,1450亿令吉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是受控的,仍然属于“小数目”,占雇员公积金局总资产的15%,还信誓旦旦的说不会影响投资表现。
不知怎么了,听后,总感觉怪怪的。首先,1450亿令吉,竟然还可以被说成是小数目?要知道,1450亿令吉就占了当时还是首相的沙比里,所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的近乎40%。1450亿令吉,比财政预算时充作发展国家用途开销的950亿令吉还要多!
就连新任首相安华于去年12月提呈的“迷你财政预算案”数额,也比1450亿令吉少了大约400亿令吉,又或是占了该数额的三分之一!这么看来,这1450亿令吉,特别是占了雇员公积金局总资产的15%,还会被说成是小数目吗?
这也难怪,根据“钱都不属于我”的逻辑,即便是少了20%,他人或许并不会觉得少了块肉,不会有感觉,所以会有此反应,其实并不难理解。
其实,1450亿令吉是比雇员公积金局在2020年(大约600亿令吉)和2021年(大约670亿令吉),这2年的总投资收益(约1270亿令吉)还要多!
套用商家们常说的,用了2年时间内所赚到的都不够用,到头来还需要自家再倒贴大约200亿令吉。也就是说,这两年对雇员公积金局来说,扣除了雇员们每月的基本缴纳税款,基本上可说是不赚钱的。
来看看2022年公积金局的表现。在去年第4季度的数据还未公布下,2022年的首9个月投资收入是少过400亿令吉,相比2021年同期,更是少赚了18%。显然的,尽管面临诸多宏观经济挑战下,投资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无可否认是令人担忧的。可怜的是,当局还要倒吐出在2年时间所赚到的税额,且还要额外倒贴,以面对会员在疫情期间的特别提款,这可说是雪上加霜。
因此,在当局非但不赚钱,还需要倒贴的情况下,还会有谁会再说,这1450亿令吉被提出的款项不会影响投资表现?
这也难怪,安华在任相后,又有人民要求政府,希望再次开放公积金提款措施。除此之外,政客们为捞取知名度,纷纷借题发挥,抨击政府无力解决生活成本高涨问题。虽然首相兼财长安华已表明不支持提领措施,但经历了之前政府为协助人民度过抗疫的挑战,而数次批准特别提款措施后,加上如今通膨居高不下,在杯水车薪的情况下,相信这课题并不会就此搁下,估计应该会持续成为在野党抨击政府的政治筹码。
即将在3月公布的公积金分红,若想要有往年般的高利率,似乎有点不太乐观,想必应该是“冻过水”了。
而,如今的安华政府在多重夹攻下能否顶得住压力,坚持不同意,还是如坊间预测,会为了近在眼前的6州选举,选择屈服于民粹政策。再次允许提款与否,相信在这2月尾,穆斯林开始斋戒来临之前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