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纪念“口罩之父”伍连德医生的医学贡献,来自澳门的曾毅克医生重新编写了《伍连德医生的故事》,并将音频CD捐赠给槟城伍连德学会与《光华日报》,以延续伍连德的精神遗产。
曾毅克医生是澳门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副顾问医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他发现身边的人们对疫情困惑,便开始搜集抗疫历史资料。他提到,鼠疫爆发时,中国因病死亡者众多,人们对传播途径毫无了解。伍连德医生通过尸体解剖发现鼠疫杆菌,并确认跳蚤是传播媒介,使人们对疫情有了正确认识。
- Advertisement -
曾医生认为,伍连德的精神值得学医之人学习,但遗憾的是,很多医学教科书没有提及他,因此他决定记录下伍连德的故事。2020年,他录制了15集粤语版《伍连德抗疫传奇》,讲述伍连德发现鼠疫源头的故事,该音频曾在广州电台播出,改编为《伍连德医生的故事》后带到马来西亚,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这位伟大的医学先驱。

曾毅克医生拥有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曾任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为澳门大学附属医院副顾问医生。他活跃于学术领域,是广东省抗癌协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及健康管理学会的成员。
伍连德医生出生于槟城,曾在槟城大英义学接受教育,前往英国深造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回马来亚开设诊所。19世纪初期,中国东北鼠疫爆发时,伍连德被派遣前往抗疫,发现旱獭传播鼠疫,并采取多项防控措施,包括口罩防护、交通管制和尸体焚烧,成功控制了疫情。2003年SARS爆发时,中国继续采用他的方法防控病毒。因其杰出贡献,伍连德在1935年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成为首位获提名的华人。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