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文/林武灿
我只见过周曼沙先生两次面,那是八十年代中旬,都是在新关仔角喝早茶时分。老爸林维雄介绍周先生予我时,称他书法一流,还告诉我说,这位老人家其实很不简单。
在1969年的群众大会,每每绰号叫“无名氏”的老爸晚上发表演讲后,在隔天喝早茶时会向周老请教,而他就会纠正无名氏昨晚的一些演讲方式甚至内容。老爸又说,“许多人以为我的演讲是天生或无师自通的,他们不知道周曼沙先生就是我其中的一位老师。”我继而想起一句名言:若要当群众的老师,先要当群众的学生!
周曼沙(1916-1987)字沙翁,诞于中国湖南长沙,1937年与同乡任雨农一同乘轮船来马,他们都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1945年他创办槟城民德小学并掌校至1972年,任大马教总副主席十六载。1952年,锺灵中学校长陈充恩被暗杀后,他勇敢担当了教总代主席,稳定大局后才交棒予黎博文。
周老乃吾华教中流砥柱,为大马书艺协会发起人之一,与任雨农合创抗日书刊《南风杂志》,却因“言论偏激”而被英殖民政府命令停刊。他擅长甲骨文与行楷,曾代表教总参与改编教科书与制定课程纲要。华教历史性文献如《联合邦华校教师总会宣言》、《教总致马华公会驻英义务顾问巴素博士备忘录》及《联合邦华校教师联合会碑记》皆乃其心血。当年他与管震民、萧遥天与任雨农合称四大才子,皆乃大马华教第一代宗师。
我有缘在任雨农老师的书法展认识了任老,他特别送我两副墨宝,一是他以楷书写下的《文武灿然》四个直字,至今我还悬挂在我律师楼;另一副是以他所挥毫的王羲之《兰亭集序》节书,清秀端正,字如其人,并被收集在我的第一本书《横断面》(1996年)里。当时他就犹如我私塾老师般,一字一句的在我耳边谆谆授课,令我如沐春风,感恩受教。
任雨农(1911-2009)字湘圃,曾任教湖南醴陵女子师范学院,先后曾任北海中华公学校长,锺灵与太平华联中学教师,及吉隆坡语文学院师范学院讲师,1970年荣休。
在六十年代反对华文中学改制学潮中,他因支持罢课的学生,连同另一位锺灵老师被校方开除。他曾以论文与散文等发表于《现代日报》与《光华日报》。
1940至1941年,他也曾以旧体诗、散文与小品刊于星洲日报副刊《晨星》与《繁星》,主编乃郁达夫。日寇来侵时,他与夫人三年八个月于太平市郊外避难。
1947-1962年,任老师受教育部聘任为太平、吉打、怡保及新山等地学校假期师资训练班华文教育学讲师。其著作有《风云南洲》与《生活的旋律》等。
至今尚高悬于槟榔屿晋江会馆二楼承球庁的一副俊硕有劲、铿锵有声的书法对联:晋水分流传梓里,江楼聚会话槟城。它正是在1958年,为了纪念我们会馆新宇落成暨成立卅九周年,管震民、周曼沙与孔翔泰诗书合作的硕果。虽乃别无仅有的一副,却有力驳斥了“文人相轻,自古为然“的千古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