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成年人在周末都习惯“晚睡晚起”,解放奔波一周的压力。(示意图)
许多人周末常会放纵自己晚睡晚起,但要小心,这种“生活节奏的错位”,可能暗藏著健康危机。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指出,即便仅有一次的社会性时差,也足以引发早晨血压异常上升与动脉硬化,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子。
根据日媒“yahoo”报道,“社会性时差”指的是人们在周末与平日之间,作息时间出现偏差的现象:如平日固定7时起床,但周末却睡到10时,这样的作息差就像跨了时区般打乱身体的节奏。不同于长途旅行引发的时差反应,社会性时差更常见于“上班族、学生族群”,且当事人通常毫无自觉。
研究团队针对年轻成人进行对照实验,模拟“周末晚睡晚起2小时以上”的作息,发现周一早上受试者的收缩压显著上升,且动脉硬度也同步提高。这意味著,即使只是一次周末作息紊乱,也可能诱发“过度血压反弹”的现象,尤其周一清晨,是一周当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的时段。
- Advertisement -
一般而言,血压会在清晨自然上升,帮助身体苏醒并准备活动。这种上升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然而,当作息紊乱打乱了生理时钟,血压上升幅度就可能失控,导致心脏、血管负担增加,再加上睡眠时间不稳、睡眠品质下降,更会扰乱自律神经系统的调节,使身体在一周的开端就处于“高度压力状态”。
因此,专家呼吁:“周末也要维持稳定作息”,他们也提供了避免社会性时差的4个实用建议:
1. 周末起床时间别差太多:建议与平日相差不超过1小时。
- Advertisement -
2. 晚睡也要早起,补眠请午睡:中午20分钟小睡比睡到中午更有效。
3. 避免周日晚餐吃太晚、太油:让生理时钟提前进入休息状态。
4. 运动安排在早上或傍晚,避免晚上剧烈活动:帮助调节睡眠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