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造出看似真实且具有说服力的资料,以致民众难以辨别真假,而坠入诈骗陷阱。
全国警察商业罪案调查局代总监拿督罗海米揭露,大马首季度的网络诈骗案件大幅增加,涉及电子金融犯罪、爱情诈骗、电子商务、电信诈骗、贷款及虚假投资,比去年最后一季增长1.6%至19.8%。
他指出,今年1月至3月之间,全国共记录1万2110个诈骗案,造成总损失高达5亿7370万令吉。
“其中,电子商务诈骗增长幅度最大,高达19.8%,共发生2535个案件,接下来是电信诈骗增长17.1%,案件数达5214个。”
罗海米指出,电子商务诈骗的增长,与开斋节期间的线上购物活动密切相关,尽管案件数量增加,涉及电子金融、爱情诈骗、电商诈骗及虚假贷款的整体损失反而下降,跌幅介于1.8%至24.8%。
- Advertisement -
然而,电信诈骗与虚假投资的损失金额,却分别上升2.1%(达1亿5920万令吉)和20.2%(达3亿5770万令吉)。
他强调,犯罪分子利用科技迅速发展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漏洞,制造虚假数字身份、网站、自动聊天机器人及“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欺骗受害者。
“生成式人工智能(AI)可创造出看似真实且具说服力的内容,让用户难以辨别真假。”
- Advertisement -
罗海米呼吁民众,在进行电子交易时提高警惕,务必核查交易对象背景,并避免随意透露个人资料。
民众也受促在进行任何数码金融交易前,善用警方的“SemakMule”官网,查证对方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