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提供:玻璃市农产品销售局(FAMA)。
随着香甜芒(Harumanis)季节的到来,玻璃市农产品销售局(FAMA)提醒消费者警惕社交媒体上的低价诈骗及路边摊贩售卖的“香甜芒弟弟”(Adik Harumanis)假冒产品。

玻州FAMA提醒消费者辨识正宗香甜芒,左3为安扎拉。
玻州FAMA主任莫哈末安扎拉表示,实际上“香甜芒弟弟”是来自邻国名为“南曼”(Nam Man)的芒果。

“该品种芒果完全不具有香甜芒的特征,实际上每公斤售价仅约10余令吉,却被不良商贩以香甜芒的名义及价格出售,这种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也严重影响香甜芒的声誉。”

他举例,玻璃市港口5英里至新路乌鲁堡路段约有20个香甜芒档口,部分摊贩趁游客返程时兜售假冒产品,当FAMA执法员进行检查时,排在后面的摊贩迅速收摊逃避执法检查,相信他们可能没有经营执照或使用过期电子秤而害怕罚款。

安扎拉是于周三在玻璃市FAMA办事处,与玻州媒体进行香甜芒简介与营销简报会后,这么说。
他也强调,近期社媒平台出现大量“3公斤香甜芒仅售50令吉”的广告,远低于市场价格,极可能是诈骗行为。消费者付款后可能无法收到货,或收到非正宗的香甜芒。
他指出,虽然FAMA没有权力直接决定香甜芒的售价,但FAMA会根据市场及成本情况提出建议价格,因为香甜芒并不属于受管制商品。
他说,根据玻州FAMA与掌管农业事务的行政议员拉扎里于本月11日召开会议时所制定的建议售价,正宗香甜芒的价格因等级不同,每公斤介于27至37令吉,优质品甚至可达40令吉。

“从逻辑上来说,3公斤香甜芒合理价格应介于90令吉至100令吉之间,若是更高等级的优质香甜芒,价格甚至可达到120令吉。”
安扎拉指出,诈骗分子多通过脸书精准投放广告,锁定特定地区用户,如20至30公里范围内的用户,一旦消费者点击链接并汇款至指定账户,卖家随即失联。
“若以一个地区约20万人口为例,哪怕仅有5000至6000人受骗,每人损失50令吉,骗子就能轻易骗取超过3万令吉。”

他说,当前社媒尤其是脸书,会根据用户行为透过算法推送广告,一旦用户点击类似内容,之后就会不断接收到相关广告。平台上大量出现“3公斤仅售50令吉”的香甜芒广告,往往并非出自同一卖家,而是由多个账号、不同身份反复发布,这是骗子常用的手法之一。
“因此,若消费者发现远低于市场不合理价格的香甜芒广告,极有可能是骗局,务必提高警惕,谨慎分辨,以免受骗。”
他说,玻州FAMA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依据分级、包装与标签条例(GPL法令),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取准确资讯,辨识及购买正宗的香甜芒。
“此外,玻州FAMA在每个路边摊档口张贴宣传海报,详细展示正宗香甜芒的外观与特征,帮助消费者提高识别能力。”
“从年初至4月中旬,玻州FAMA共展开14次宣传及执法行动,并发出61份检查声明,从中也揭露部分摊位涉嫌售卖假冒香甜芒。”
他说,除了持续开展宣传教育,玻州FAMA也将从5月起与地方政府、加央市议会及国内贸易和生活成本局等执法机构联合展开更严格的执法行动。
另一方面,安扎拉表示,配合“玻璃市旅游年”及“玻璃市拉惹银禧纪念庆典”,香甜芒需求大增,消费者更应谨慎选购,避免受骗。他建议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如AgroBazaar Online或直接向种植园购买,避免落入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