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消协列举峇都丁宜巴刹,已从地方发展的“希望”,沦为空壳建筑。(图由槟消协提供)
槟城消费人协会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表示,峇都丁宜巴刹从“希望”沦为空壳建筑,因此他呼吁政府善用建成的公共建筑,而非长期荒废,浪费纳税人金钱。
“槟城情况亦令人担忧。耗重资兴建的峇都丁宜巴刹于2020年8月启用,如今亦沦为空壳建筑,无人问津。”
他说,该综合巴刹有美食广场、多用途礼堂、羽球场及其他完整配套设施,曾是地方发展的希望载体,如今却成蚊虫滋生地。
他周三发文告列举国内尤其槟州荒废的公共建设,敦促政府善用已建成的公共建筑,而非任其长期废置,导致庞大资源流失,损害国家形象。
“政府各单位应共同承担责任,全面监控与审查,勿再让人民的期望与血汗钱,随风而去。”
他说,据2025年1月本地媒体报道,位于吉隆坡市中心拥有文化遗产地位的联邦法院大楼,已被弃置多年,杂草丛生,与周边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致,格格不入。
“本是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城市典范,如今却成衰败与失管的象征。”
他指出,霹雳安顺长江忠路(Jalan Changkat Jong)的州政府综合办公楼也面临同样命运,该建筑原来有多项社区服务,却自2024年12月起废置。
他强调,上述荒废建筑非零星个案,政府每年投巨资兴建公共设施,若因缺乏后续规划与管理而荒废,是财政浪费与体制漏洞。
“建筑长期闲置不仅加速老化,更会面临结构性破坏,修复代价更高。”

他也例举峇都茅原属槟州渔业局的官员宿舍楼,在计划拆除重建下至今仍无人问津,继续原地荒废。
他认为,所有空置建筑应重新评估,仍具可用价值应尽快恢复使用;不堪使用者则应尽快拆除,避免“越等越坏,越坏越贵”。
他强调,政府应制定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监管机制,确保资源最大化利用,避免建而不用、钱花得冤枉。
“除活化现有空置资产,政府应加紧审查所有烂尾工程与延宕项目,确保顺利完工,不让更多建筑沦为新弃置案例。”
Beta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