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王义展

美国最新宣布对马来西亚征收10%关税,导致大马商家的整体成本上升约10%。虽然部分企业可能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整体影响不算太大,但对于利润率较小,以走量为主的企业来说,这10%可能就成了沉重负担,也促使他们必须重新思考和调整商业模式。
经济学者庄学勤博士周五(4月11日)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表示,除了直接出口受影响外,还有一个我们不容忽视的“间接冲击”,那就是中国产品的转向。
“许多原本要出口至美国的中国商品,现在可能会倾销至其他开放市场,包括马来西亚。这将对我国中小型企业(SME)造成直接竞争压力,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国内企业若无法在价格或品质上抗衡中国产品,将面临生存压力。”
他说,目前形势充满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特朗普明天又会推出什么新政策。美中两国你来我往,互相加税,两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终是两败俱伤,势必会导致双方贸易大幅下滑。
他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在中国生产的厂商可能会寻找替代方案,例如通过第三国中转,把商品重新包装再出口到美国。但这次美国已明确表态,不容许这种“绕道”行为,一旦被发现,将严厉惩处。

“尽管如此,有些产品仍必须从中国进口,因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美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会相当明显。另一方面,中国许多工厂原本已经在生产年底圣诞要运输去美国的商品,现在突然遭遇高关税,货物难以运往美国,这些厂商势必会寻找替代市场。马来西亚作为一个贸易伙伴,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商品的主要出口对象。”
他说,这将直接影响大马市场的供应结构。未来我国市场上可能充斥大量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这对本地商家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聪明的商人或许能把握时机,引进更便宜的产品,在马来西亚销售获利。然而,部分本地制造商生产着类似的商品,若市场被更便宜、质量更高的中国货占据,势必带来更激烈竞争,甚至造成生意困难。
“若这种情况持续恶化,一些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甚至可能倒闭,进而引发失业潮。因此,政府必须密切关注和应对这些变化,制定有效的政策减少冲击。”
“接下来,我们也要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来西亚的访问,是否能为当前局势带来一些积极的转机和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