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陈振豪
槟岛市政厅(MBPP)率先全国推出宠物友好咖啡馆(Pets Friendly Café)执照,并呼吁业者自3月21日起申请,惟有业者认为,注册执照有如设限,反而不利于行业自然发展。
宏先生:业者逐渐制定管理规则
宠物咖啡馆业者宏先生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表示,早期的宠物友善咖啡馆基本上允许任何宠物进入,无论是狗或猫,都可自由出入,且没有室内外的硬性规定。
随着行业发展,他表示,各业者逐渐制定自己的管理规则,例如要求顾客牵绳、不让宠物随意奔跑等,但这些仍依赖顾客自律,无法强制执行。
“许多顾客来到宠物咖啡馆,只是因为这里是‘宠物友善’,他们不会特别留意具体规则。即使咖啡馆本身有规范,也很难严格要求所有人遵守。”

宏先生表示,大多数顾客选择光顾宠物咖啡馆,皆清楚这里是宠物友善环境,因此通常不会提出投诉。
他指出,目前槟岛市政厅推行执照的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向公众推广宠物友善场所的概念,让消费者清楚辨别哪些场所允许宠物进入,以及如何遵守相关规定。
他建议,当局可采用更直接的方式,例如提供标贴(sticker)供店家张贴,让顾客一目了然地知道该店是否允许宠物及允许的宠物种类,而非采取繁琐的注册程序,令店家感到受限。
“注册执照就像是在限制某些东西,反而不利于行业自然发展。我们支持清晰的规则,但希望规定能更灵活,让业者和顾客都能更好地适应。”
刘小姐:若强制申请执照 店家或须调整经营模式
另一方面,不愿具名的宠物咖啡馆业者刘小姐受访时表示,政府推行这项执照的初衷或许是为了规范行业,但若强制执行,许多店家可能不得不调整经营模式,例如直接禁止狗只进入,以避免陷入法律灰色地带。
“如果执照是强制性的,那制定的规章制度就必须合理,否则就没有意义。我们目前厨房的经营模式采用开放概念,但若必须与餐桌隔开,那就行不通。”
她指出,虽然宠物咖啡馆被允许存在,但卫生局(MOH)的标准可能并不允许食品环境内有宠物,导致两者在执法层面存在冲突。
刘小姐透露,她最初允许顾客带宠物上门,是因为店内曾领养一只流浪狗,希望它能有个休息的空间,并融入店员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被视为单纯的动物。

“我们提供宠物友善空间,让宠物和主人一起用餐,而部分收入也会捐给本地流浪动物庇护所,用于绝育和医药费用。我们一直有清晰的运营指南,但如今面对法规的不确定性,可能只能改用其他方式捐款。”
此外,她表示,在槟岛市政厅开放申请后,她曾上官网查找申请详情,但未能找到相关申请栏目。
她呼吁政府在制定法规前,能与业者进行更多沟通,以确保新政策真正符合市场需求,而非增加不必要的限制。
槟岛市政厅领先全国,成为首个地方政府实施宠物友好咖啡馆(Pets Friendly Cafe)执照,相关申请费为50令吉,其中一个条件是业者必须在咖啡厅外张贴一张2呎×3呎的贴纸(1呎为30.48公分),注明是宠物友好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