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新一轮关税政策震惊全球,也标志着美国在全球化政策上的重大转向。这一政策不仅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冲击,也对马来西亚这样的贸易依赖型国家构成重大挑战。
根据新政策,美国自4月5日起对全球所有国家征收至少10%的进口关税,涵盖包括传统盟友如英国,甚至南极洲附近的赫德与麦克唐纳群岛。
4月9日起,约90个国家将面临更高的“互惠”关税,大马也在其列。尽管马来西亚对美国产品的平均最惠国税率仅为5.6%,但根据特朗普政府的“互惠公式”,大马将被征收24%的“折扣后”关税,实际计算前甚至高达47%。
特朗普政府宣称,这些关税旨在缩小美国的双边贸易逆差。然而,批评者指出,这一政策忽略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家庭对外国产品的强烈需求,以及美国企业的生产与采购决策等结构性因素。美方仅使用2024年的贸易数据进行关税测算,也引发质疑其公平性与合理性。

【关税冲击美国消费者】
国库控股研究所的研究副主任尹少龙分析指出,这些关税很可能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导致物价上涨、需求下滑,并有可能引发经济衰退。
“过去的经验表明,第一任期内对中国的关税并未改善美国贸易逆差,反而促使企业将生产转移至其他低关税国家,形成所谓的‘关税套利’。”
【半导体产业成焦点】
专注于半导体产业政策与气候变化的尹少龙提到,大马对美国出口中,电子与电气产品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半导体。而半导体目前虽暂时不在征税范围内,但美国官员已透露相关措施即将出台。
“美国欲将半导体制造‘回流’本土,尤其是从台湾转移。尽管目前美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后端测试与组装基地运作良好,未来是否继续投资仍充满不确定性。”
他认为,相较其他亚洲国家如中国(34%)、越南(46%)和泰国(36%),大马24%的税率在区域内仍具一定竞争力。然而,这也可能引发新的关税套利潮,例如新加坡或巴西等仅被征收10%税率的国家,可能成为新的出口跳板。
【大马应对策略:提高效率而非报复】
马来西亚政府已表明不会采取报复性关税,以避免国内通胀。相较之下,欧盟与中国则采取更具对抗性的立场。
在当前环境下,大马应避免依赖转口套利策略,而应专注于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长远竞争力。虽然特朗普的政策为期仅4年,未来是否延续仍属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贸易秩序将不再回到过去的常态。
【大马需适应新现实】
特朗普此次关税措施不仅是一场经济政策的震荡,也将深刻影响全球制造业与贸易分工格局。正如联邦储备银行所指出,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美元体系本身的特权地位,而非他国的贸易政策。
面对这场关税冲击,大马需做好准备,审慎评估产业战略,尤其是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争取更大自主性与附加价值。
“没有一个国家,包括美国本身,能在这场关税冲击中全身而退。”
来源:马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