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黄潇慧

苏明贵的祖父安葬在笼呀市镇附近的墓地,近几年来前来扫墓的家庭已不多,有些坟墓甚至已无人扫墓。
吉打州亚罗士打一座至少有87年历史的墓地险遭人占用建屋,幸得后人及时发现并成立管理委员会守护先人安息之地。
这片位于笼呀市镇附近的墓地,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之前。其中一位后人苏明贵(56岁)回忆,祖父当年就安葬于此。2017年,他与数名后人发现有人企图填土建屋,立即向警方及土地局举报,成功阻止侵占行为。

苏明贵:修建围篱定期维护
当时,许多墓碑破损或已没有墓碑,可能因此被误认为闲置地。苏明贵说。为防类似事件重演,他们随即注册成立“笼呀互助会”,修建围篱并定期维护。
苏明贵受访时表示,早年安葬在这块墓地的先人大部分是来自笼呀市镇及附近打惹一带,至于墓地已存在多少年,则难以考究,仅能以其祖父在1938年之前已去世的年份来估计,该墓地应该至少超过87年。
他说,祖父在1938年之前已居住在笼呀市镇,过世后安葬在该墓地。他们一家几代人居住在笼呀市镇,直到近90年代,他与家人迁离该市镇。
在他小时候,每逢清明节,父母会带他到该墓地为祖父的坟墓扫墓,印象中该墓地当时应该有约30至50个坟墓,每逢清明节会见到不少后人陆续到该墓地扫墓。

不过,在多年以后,尤其疫情之后近几年来,前去清明扫墓的家庭已逐渐减少,有些坟墓甚至已无人到来扫墓,近年来,有后人前去扫墓的坟墓已不超过10个。就如他本身,每逢清明节为祖父的坟墓扫墓时,也会同时为祖父生前的单身邻居朋友扫墓。这种“互相照应”的传统体现了对先人的尊重。


他说,虽然还有后代前来扫墓的坟墓已不多,不过始终还有先人安葬在该墓地,所以当2017年有人试图占用该墓地的地段填土建屋时,他们随即向社团注册局注册成立“笼呀互助会”,并在该墓地建起围篱,以守护和管理这块墓地。而在这之前,并没有正式的管理委员会管理该墓地,只是附近的居民都有共识这是安葬先人的墓地,每年清明都是后人自行清理墓地。
互助会除雇人清理杂草外,今年更计划在墓地喷洒农药控制杂草生长,以保持墓地整洁,避免墓地再被误认为丛林区。

坚持“垃圾不落地”
苏家坚持“垃圾不落地”的扫墓原则,所有祭品垃圾都会带走处理。苏母更特意将家族扫墓日定在清明节前一周的周六,方便子孙安排时间返乡团聚。
“守护先人安息地是我们的责任。”他说,不论到哪一个先人的墓地扫墓,家人祭拜完毕后,会把垃圾处理好或带回家才丢,至于祭拜的食物,包括供奉“土地公”的食物或水果,不会留现场以免发臭而引来虫蚁等。
苏明贵强调,尽管祭扫者日减,这片承载历史记忆的墓园仍值得后人共同维护。互助会将持续关注墓地状况,确保先人长眠之地不受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