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华才
我在上个星期有提到,相对而论,我国绝大多数国民都是爱好和平、相互尊重的热爱和谐社会的。这一点除了可以从举国同庆的开斋节庆典中看到,最近发生的天然气管起火爆炸事故,再度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一直强调,国民团结是国家发展和前进的基石,如果我们仔细回顾国家最高元首、马来统治者、政党领袖、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在每次各族佳节时所发表的演词必定会提到种族和谐,既然如此,为何国内还是有思想偏激和言论出位的人士存在?
如何培育种族和谐,是需要居住在这片国土上的每一位国民,共同付出与承担的责任。不论你高高在上还是贩夫走卒,国民之间若克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被极端言论所误导,就会出现相互猜疑的局面,国家极有可能会因此陷入动荡不安。
所以,我在评论政府宣布推动校服佩戴国旗这个政策时,很清楚的表达我个人和民政党的立场,爱国不应该只是流于表面,而是需要政策、课纲、宣传和引导全民参与,才能事半功倍,达到大家希望看到的效果。
在校服上佩戴国旗是否多此一举?这是很主观的议题。如果只是佩戴国旗而没有后续行动,我很难去想象单凭一面小国旗就会唤醒国民的爱国情。人家说,有国才有家,我则认为有家才有国。政府必须要有实际性的行动,而不是一昧的哗众取宠!
我比较意外的是,政府在佩戴国旗扣章计划引起一些家长不满的时候,教育部特别发表通令,只是通令内容却只是针对国旗扣章规格提出解答,长篇大论之后却提不出一个具有说服性的理由,来争取家长们的支持。
既然这个政策已经是箭在弦上,教育部是否可以再为这项计划提供增值的行动?最重要的,教育部必须要有更完整的计划,如何对每一位学生灌溉爱国的苗子,如何让这个观念从概念转化为实践,植入学生的心中。
我和民政党都不希望种族和谐只是在各族佳节、国庆日或其他节日的时候才被展现出来,而是确确实实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而不是需要政府去刻意推动,一直不断的提醒才能看到马来西亚精神。
如果有朝一日,种族和谐已经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那我们就不需要心存疑虑,不需要再担心种族问题动摇国家根本。我们绝不能允许一小撮破坏分子为谋个人私利或逞一时之快,不顾一切炒作宗教课题,威胁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