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胡栋强
副首相兼能源及水务转型部长法迪拉日前指出,政府预计7月1日起实施新的电费率,并强调电费调涨不会加重人民负担,85%的半岛家庭用户将继续获得针对性补贴。然而,此项政策却引起多方质疑,包括两位前首相依斯迈沙比里与慕尤丁都公开反对,认为所谓“无负担”的说法并不成立。
依斯迈沙比里在国会辩论时直言,政府声称调涨只涉及15%的超级富豪与工业用户,但现实中电费上涨将直接推高企业生产成本,最终被转嫁给消费者,即85%的普通家庭。他指出,这种间接影响将带来一波涨价潮,加重民众经济压力。
同样的观点也由国盟巴莪国会议员慕尤丁在辩论中提出。他强调,在当前生活必需品价格已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人民不仅要面对服务与销售税(SST)的上涨、新税种的实施,还可能迎来RON95汽油补贴的取消。这些重叠的成本负担,将使人民生活愈发艰难。
根据国家能源公司去年12月向大马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报告,从今年7月起,半岛基础电费将从每千瓦时39.95仙上调至45.62仙,涨幅高达14.2%。
如果我们回顾前朝政府的电费涨幅,可见从2015年至2022年,基础电费仅上涨3.7%,但安华政府执政后,电费一次性的14.2%涨幅远超通胀率的8倍。政府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当下推行此措施是否合时宜?任何电费涨幅都会反映在家庭电费账单上,增加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甚至对中小企业运营造成严重打击。
此外,大马厂商联合会也表达了强烈担忧。随着第四监管期(RP4)下电费上涨,制造业将面对更高的运营成本。因此,该会呼吁政府延后一年才落实外籍员工2%公积金缴纳政策,给予企业喘息空间。
从中可见,团结政府对企业界造成的额外负担,无疑将冲击依赖外劳的行业如建筑、物流、种植及餐饮业,而中小企业的财务压力尤为严峻,甚至可能导致非法外劳问题恶化。
团结政府在实施新政前应加强与私人界沟通,尤其是涉及劳动力密集的领域,并拟定清晰透明的政策指南,以保障企业平稳过渡。
随着最低薪资在今年2月上调至1700令吉,企业已在重新评估营运成本,一旦电费与人力成本同步上涨,势必导致商品与服务价格飙升,最终消费者仍将是最大承受者。
其实,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应该兑现承诺,将通过针对性补贴节省下来的预算,用于补贴电费,让不论85%的普通家庭和企业界都不必面临电费调涨的压力。
电费调涨并非单一数字的调整,而是牵动民生、企业运营乃至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课题。政府必须慎重考虑调涨电费的必要性。
在全民高度关注下,政府必须审慎决策,确保任何政策调整都以人民福祉为核心,真正实现惠民的承诺。唯有如此,才能在维护经济稳定的同时,也确保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