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开放处理SARA援助金计划的收银柜台并不多,导致一些民众必须在指定通道排长龙才能结账。
报道/摄影:陈淑珊
政府于周二开始发放扩大范围后的慈悯基本援助金(SARA),许多符合资格的受惠者一大早就前往附近的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由于只有特定收银处可扫描“MyKasih”标签商品及使用大马卡结账,受惠者们排队付款的时间也比平日更长及缓慢。
从4月1日起,“爱心现金援助金”(STR) 受惠者可通过大马卡(MyKad),每月获得50至200令吉电子援助金,并到参与该计划的超市出示大马卡,购买指定的生活必需品,包括食品、卫生用品、药品及学校用品。

在该计划下,符合资格的家庭户主每月获得额外100令吉,单身乐龄人士则获得额外50令吉。
根据《光华日报》观察,各大超市及霸市在今日一大早,其专门处理大马卡结账及扫描MyKasih商品的收银柜台已出现人龙,当中以乐龄人士居多,购买的商品包括白米、饼干、食用油、罐头、咖啡等。
有民众表示,看到排队结账的人龙已放弃,将购物车内的商品放回原处,下次再来购买。
“若继续等下去,可能要近半小时才能结账。”
超市经理:买非指定商品须分开结账
一名超市经理向本报记者透露,今早9时开门营业就已迎来一批乐龄人士,收银员将通过系统,协助他们检查其大马卡是否符合资格。
“我们的超市坐落在社区内,大部分都是老顾客,尤其是住在附近组屋的老人,今日前来购物的SARA援助金受惠者,几乎是熟悉面孔。”

他说,该超市只开放其中一个柜台处理MyKasih商品,由于受惠者会拿到一些非指定商品,收银员在结账时必须将两者分开扫描,操作也会比平时缓慢。
他表示,此次的MyKasih标签商品共有3万个,比之前的2万2000个更多,因此无法将超市内所有商品都一一贴上相关标签,但收银员在扫描商品时会告知顾客,哪样商品可以通过SARA援助金购买。
“顾客拿到非MyKasih标签的商品,也可另外自行付款,如果不要买也没关系,我们不会强迫顾客。”
他补充,去年该超市已有SARA援助金计划的扫描及结账系统,但相比于首次发放该援助金的状况,今天的人潮确实比之前更多。
今年Sara援助金计划将扩大至540万名受惠者,并通过大马卡发放给符合资格的人士,未列入eKasih数据库的470万名STR受惠者,将从4月1日起获得新的SARA援助,其中单身乐龄人士每月可领取50令吉,家庭则每月100令吉。

受惠群体类型包括赤贫家庭户主200令吉(增加100令吉)、非赤贫家庭户主100令吉;赤贫家庭单身乐龄人士150令吉(增加50令吉)、非赤贫家庭单身乐龄人士50令吉;赤贫家庭单身人士50令吉,与之前保持不变。
SARA受惠者可使用大马卡在全国超过3500家注册零售店购买特定的基本生活用品,未使用的余额可累积使用至2025年12月31日。

罗明珠:每月援金增至RM150
乐龄人士罗明珠(82岁)受访时指出,之前每月只获得100令吉援助金,最近她用手机查看资格状态,发现已增加至150令吉。
“我年纪已大,也没有工作,很多物价已涨,如今获得额外50令吉,也算是一解燃眉之急。”
她今日也使用大马卡内的SARA援助金,购买3包饼干,大约12令吉。
陈氏夫妇:代高龄母购食品
另外,陈氏夫妇表示,其母亲年事已高,不方便到超市购物,他们便带着母亲的大马卡,协助她买了一些食品,包括白米、饼干及罐头,大约50令吉。
陈先生说,由于水果及蔬菜不在MyKasih商品标签范围内,他们唯有分开付款。
黄女士:仅少数品牌可购买
60余岁的黄女士指出,她听说政府将会发放SARA援助金,与友人拿着大马卡到一家超市查询,并被告知自己符合资格,每月可获得50令吉。
她坦言,今年第一次获得该援助金,但很多平时会购买的品牌却不在指定范围内,让她陷入苦恼,也不知如何使用这笔钱。
“不是所有白米都能购买,只有少数品牌而已,我平常吃的白米品牌就不能。”
据她了解,一些需要秤重量的食品,如蔬果类,都不能使用SARA援助金购买。
她透露,本身一名朋友,想要的商品又不能买,唯有随便买一些指定商品,然后再转送给其他人。
她认为,既然政府愿意发放这笔钱,就应该让受惠者购买他们想要的生活必需品,而不是限购特定商品,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