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孙意志
根据2024年TomTom交通指数,槟城乔治市被评为大马交通最拥堵的城市,平均行驶每10公里需耗时26分钟36秒,不仅位居全国榜首,在全球排名第73位。槟城的交通问题不仅影响市民的日常出行,也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槟城大桥是连接槟岛与威省的主要通道,每天有逾15万名通勤者往返。然而,车流量过大及事故频发,常导致交通瘫痪。日前,大桥清晨发生致命车祸,事故发生时正值上班高峰,导致北赖往槟岛双向严重堵塞,许多通勤者被困在车龙中数小时。我当天早上7时30分从家里出发,花了两小时才到达北海。
在佳节或假期期间,槟城的交通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大量游客和返乡人潮涌入槟城,导致主要道路车龙绵延数公里,令市民苦不堪言。前阵子,我载着儿子外出,他兴奋地分享他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交通警察负责指挥交通。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在关键路段和高峰时段看到交警疏导交通,尽管道路已严重拥堵,交警的调度仍然显得不足。相较于积极引导交通,他们会在高峰时段设立路障检查车辆,进一步加剧了拥堵情况。
当然,交警的执法无可厚非,路障检查对维持社会治安确有必要。但在交通严重堵塞时,交警是否应更灵活调整执法方式,例如优先确保交通流畅,而非在高峰时段进行例行检查?如果交警能在关键时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积极协助疏导交通,必能提升市民对执法单位的信任,同时也能让交通管理更高效。
针对交通问题,槟城政府已采取一些缓解措施,例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限制重型车辆通行。在部分繁忙路段如青草巷(Green Lane)也有交警指挥交通,以确保上下学时段的道路秩序。然而,这些措施仍属短期应对,并未能从根本解决槟城的交通问题。槟城的道路基础设施已接近饱和,仅靠局部交通管制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必须借鉴其他国际城市的经验,制定更全面的交通治理方案。
在日本东京,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减少私家车依赖。东京地铁路线覆盖广泛,每日乘客量超过900万人次,且高峰时段平均2分钟一班车,极大降低了城市道路的负担。
此外,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也值得槟城参考。深圳、杭州等城市采用AI智能红绿灯,利用摄像头实时分析车流,并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同时,北京、广州等城市设有公交专用道,确保公共交通不受私家车堵塞影响,提高巴士准时率。
槟城政府已宣布建设轻快铁(LRT),这无疑是迈向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重要一步。轻快铁的建成将为槟城提供更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选择。然而,轻快铁的建设周期较长,预计至少需数年时间才能投入运营。在此期间,政府必须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策略,以应对当前交通困境。
再过几天便是开斋节,在此预祝马来同胞佳节愉快,也希望每一位驾驶者都能安全抵达目的地。槟城的交通拥堵问题,需要政府、执法单位与市民共同努力。唯有各方携手合作,槟城才能迈向更宜居、更高效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