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兴隆次子林清德局绅,曾任槟中华总商会会长,Lim Cheng Teik Road/Square 就是以他为名。之前在拉律路(Larut Road)的一间肯德基餐厅有大旷地的大洋楼,乃其故居。
话说兴隆长子林清渊律师,除了将他与何林医生所生、原志于成为钢琴家的长女碧颜送去剑桥念法律外,还将他们的另两位儿子以同一个教育模式来塑造,他们就是建才与建寿昆仲。
林建才(1919-2023)是我国著名的民事律师、政治家和独立运动领袖。他早期在新莱佛士学院读书,后考获剑桥大学法学士。在剑桥期间,适逢二战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人民展开了争取国家独立的英勇斗争。满腔热血的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支持印度和缅甸的独立,这为他日后投身马来亚的独立事业提供了一个热身机会。
回到马来亚后,林建才成为争取国家独立的积极分子。他是马来亚民主同盟(Malayan Democratic Union)的创始成员之一。该组织致力于推动马来亚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并在 1948年紧急法令下被宣为非法组织对付,详细记载可参考一本叫《Comrades Unmasked》的书籍。他还参与创立了马来亚人民党并担任要职,拉开了争取本邦独立和社会改革之序幕。
他也是全马联合行动理事会成员(All-Malaya Council of Joint Action; AMCJA)。这是一个英属马来亚政治和公民组织的联盟,旨为参与制定战后的马来亚宪法,为独立做准备,并反对《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提案》或“英马提案”。这一宪法提案最终形成了《马来亚联合邦协议》的基础。
林建才以其卓越的辩护技巧和对社会正义的坚持闻名。他曾援助与捍卫许多政治与职运人物的权益。他的法律实践不仅限于法庭辩护,还包括对法律的教育和改革。晚年的他还参与了为法律刊物有关遗产法律与其申请程序等的专业写作。我曾有幸在他带领下,走访他位于King Street律师楼内的图书馆,并为他丰富的藏书而赞叹。
2015年,一位曾被新加坡政府于1963年2月2日通过“冷藏行动”,以内安法扣留23年(破世界纪录)的社阵前裕廊国会议员谢太宝医生,来槟城主办讲座时,不忘邀他的前战友建才律师,与他同台分享他们的共同历史经验教训。紧急状态时期,英殖民政府曾宣赏两万元予提供情报以缉拿林建才的人士。其实他那时已潜去印尼、再渡去广州,然后落足香港避难共十多年,直到六十年代才返回国门,在怡保及槟城执律师业,惟不得参政。
笃信佛教的林建才以104岁高龄寿终正寝,毕生为我国的独立与政法事业付出不朽牺牲和贡献。他的智慧与学识、坚定理念,与不懈努力不知激励了多少后辈。他体现了对国家独立与社会正义的炽烈追求。他留下了遗孀、两位女儿、4位孙子(其中一位是在伦敦执业的律师)与曾孙7位,堪称一门俊秀,万古流芳。(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