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公布首批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试点项目,涵盖无人机配送、空中监察、紧急救援等多个领域。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低空经济衍生一系列产业,应用场景亦都非常广阔,潜力巨大,除了能够提升城市管理和商业效率,更可以为市民带来智慧生活新体验,成为经济新增长引擎。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就表示,首阶段会有38个项目进行试验,包括可能会在科学园多座大厦上空配送食物及饮品等,期望稍后可以测试跨越城门河及吐露港,去到马鞍山。
笔者认为,低空经济是近年全球备受瞩目的新兴产业,亦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因此香港需好好把握这个发展机遇,加快部署支援低空发展的政策和基础设施,并深化与深圳和大湾区城市的合作,从而推动本地产业升级转型,提升本港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创造更多高增值职位。
要知道,本港经济长期向金融、贸易和物流等传统产业倾斜,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太过倚重传统产业,但在科技革命和AI产业浪潮席卷全球之际,传统产业就曝露了增值力和核心竞争力较低的缺点。因此香港必须找到推动经济升级转型的新支点,而低空经济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不仅能改善本港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亦能帮助本港发展高科技产业,助力经济转型。
据国际投资机构估计,内地低空经济总规模将由2023年约5000亿人民币,增加到2030年约2万亿人民币,7年将增长约4倍;同时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到413亿美元,而中国则处于商用无人机市场的领导地位。由此可见,低空经济极具发展潜力。现时港府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发展低空经济的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另方面则要主动与深圳和其他大湾区城市合作,吸取对方发展低空经济的成功经验,并探索与大湾区城市之间建立跨境运货及运载乘客的可行性,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协助香港与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