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粪便也能赚钱?近日,深圳一家名为“未知君”的生物科技公司发布了一则招募志愿者的公告,邀请公众捐献粪便用于医学研究。
根据公告,合格捐赠者每次可获得300元人民币(约182令吉)的补贴,每月最多可捐赠22次,月收入最高可达6600元人民币(约4023令吉),并可享受定期免费体检的福利。

未知君生物科技CEO谭验。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未知君生物科技CEO谭验表示,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炎症性肠道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并发症,以及自闭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分析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和代谢组数据,可以寻找并预测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微生物,进而利用生物技术平台进行筛选和开发临床药物。
然而,捐粪便并非如字面上那么简单。据《潇湘晨报》报道,能被“悬赏”的粪便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志愿者需经历海选、体检和面试三重筛选,合格者可谓“百里挑一”。甚至一些科研机构仍面临“一粪难求”的尴尬局面。
宁波大学也招募新一轮“捐粪”志愿者
实际上,深圳的粪便捐献并非孤例。浙江省宁波市胃肠与肝病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于2024年11月也招募了新一轮“捐粪”志愿者。
相关课题研究团队负责人周玉平博士表示,提取的“粪菌”可用于治疗难治性结肠炎、重症便秘,甚至小儿自闭症、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在2018年9月曾发布信息,向所有2018级新生招募志愿者,捐献自己的排泄物、体检后废弃的血液等作为生物样本,存入生物样本库。这些样本对于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直接用于临床治疗。
例如,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曾成功接诊一名顽固性“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专家通过提取患者小侄女的粪便细菌,注入患者胃肠道,从而改善病情并顺利出院。这一案例不仅代表了湖南省内粪菌移植手术的新突破,更展示了粪便在医学领域中的独特价值。
此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也运用粪菌移植技术,成功救治了一位罕见的极重症伪膜性肠炎患者。专家迅速提取患者儿子的粪菌提取液,注入患者空肠中,治疗后患者腹痛明显好转,腹泻减少,最终病情改善并顺利出院。
这些案例充分证明,粪便捐献在医学研究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赚钱”方式。
Beta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