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首天,北京市丰台区怡海小学的学生在开学第一课分享寒假见闻。(图:中新社)
中国北京市中小学春季新学期于17日开学,新学期“健康大礼包”同时到来。
中国北京官方发布文件,明确北京市小学和初中每天一节体育课,高中每周三至五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联合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体育八条”)。
体育八条包含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赛”、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等八条举措。其中明确,北京市小学和初中每天一节体育课,高中每周三至五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
体育八条明确要求强化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防止教学内容碎片而随意。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除了进一步强调学校体育课时要求外,体育八条在体育课的内容上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三大球指的是足球、篮球,以及排球。
体育八条也要求学校进行课内、课间、课后服务一体化设计,需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球类、跳绳、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活动时长和活动效果离不开家校社协同,加强体教融合,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让体育课从“外在要求”转变为孩子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