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楷霖
自2024年起,槟州政府首席部长曹观友推动各部门进行预算削减(cut budget),并陆续调涨各项税收,以应对州政府日益庞大的财政支出。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加速,槟城势必面临新一轮的“涨价”现象。然而,正当我们以为这些措施是为了槟城的长远发展时,槟州发展机构(PDC)总执行长拿督阿兹巴卡却宣布PDC盈利创下历史新高,甚至计划以“论功行赏”的方式向员工发放奖金。这不禁让人疑惑:政府不是说财政吃紧了吗?
槟州发展机构自1969年成立以来,一直肩负着推动槟州经济发展、规划与实施工业园区、乡镇建设、城市重建,以及提供经济适用房屋并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任。然而,时至今日,PDC似乎已偏离初衷,更像是一个以盈利为导向的机构,而非履行其社会责任和发展使命。PDC不仅未善用额外盈利偿还债务、发展业务或提升产业素质,反而优先推行花红奖励政策。这种做法虽然旨在激励员工,但在PDC管理漏洞频现、债务沉重的情况下,是否合适?如果PDC能发放花红,其他政府部门是否也应享有同等待遇?作为一个州政府法定机构,PDC与州政府关系密切,其表现直接影响州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首先,从近年来的州议会记录及土地交易争议来看,PDC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PDC仍然欠联昌银行超过5亿令吉债务,同时,由于内部管理失误,导致土地交易成本增加,暴露了行政与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典型案例包括“慈济土地”事件。曹首长承认州政府需要承担机会成本损失,而大部分土地收购费用依赖银行贷款支付。2024年11月25日,曹首长对媒体表示,PDC不仅因此需要支付高额贷款利息,自2023年起,PDC现金流预算赤字额外增加6400万令吉,总赤字预计达到1.17亿令吉,削弱了现金储备,并增加贷款总额。所以,所谓盈利究竟从何而来?
此外,PDC在产业管理方面问题重重,导致多个发展项目出现严重缺陷。尤其是在可负担房屋计划方面,自2018年以来,投诉不断,例如The Rise、The Stone等项目均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房屋实际情况与宣传图不符,更严重的是开发商施工质量欠佳,导致部分单位出现裂痕、地基不均、潮湿、墙漆剥落等问题,甚至早期网络上还流传着房屋漏水的案例。更令人不满的是,PDC作为负责与监督单位,却未能有效处理相关投诉,导致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加深了民众对州政府的质疑和不满。这些问题早在2019年10月已登上各大媒体报章,然而至今,从相关住宅居民的反馈来看,许多单位仍然存在相同问题,且未能获得妥善解决。
让人遗憾的是,PDC曾引以为傲的“光大”(KOMTAR)商场,如今因设计与装潢过时,加上管理层缺乏积极维护,导致人气逐渐下滑。尽管光大仍依赖行政大楼和政府机构维持人流,但大量商铺长期空置,PDC持有的单位也闲置多年。2019年,光大区州议员郑来兴曾建议PDC采取“零租金”(Zero Rental)政策,以吸引商家入驻,同时表示愿意领导或成立特别工作小组(Task Force)解决光大空置问题。然而,该提议未获PDC管理层积极响应,也未得到主席或执行长的支持。我认为这一提议极具可行性,因为它是最直接、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来重振光大商场,恢复其活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确实令人沮丧。如果顾问或议员仅仅领取津贴,却未提供实质性贡献,这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必须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他们究竟提供了什么建议?这些建议是否真正发挥作用?
如果PDC已有盈余,却未积极推进翻新项目,那问题始终在那儿。关键不仅是资金,而是执行力。如果管理层依然无所作为,顾问团与州政府就必须介入,要求PDC拿出更好的表现。这让人不得不质疑,当州政府要求人民接受税收调整、理解财政紧缩时,PDC所谓的“论功行赏”奖金,又是奖励给谁?是卖地最多的人,还是那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员工?
那槟州财政赤字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槟城的发展自希盟执政以来,政绩有目共睹,若真正能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人民必然会支持政府。然而,当明显的问题长期未获解决,州政府却对这些细节视而不见,只会让人民对其信任度逐渐降低。我认可现任政府多年来的努力与成就,但如果忽视基础问题,终将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州政府必须果断摒弃一切“博取”选票的政治考量,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一些隐而未见的隐患终将浮现,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