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锦地(右1)赠送“烽火艺情:记爱国爱民抗日画家翁占秋的艺术情怀”学术新著予出席的嘉宾,(左1)为罗贵龙及(左2)翁丁健。
槟城水墨画协会推介《烽火艺情:记爱国爱民抗日画家翁占秋的艺术情怀》学术新著,首发1000本。
槟州立法议会议长高级拿督刘子健表示,很多时候,英雄都是在悲情底下造就出来的,而伟大的翁占秋画家,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太平盛世的环境下,画家们也可以继续发挥爱国爱民,传承翁占秋的伟大精神和情操。
“左手是法政,右手是书画的翁占秋,在不容易的时代来到南洋筹款救国救民,还能筹到100万元,实在难以想象,却是带出画家为国贡献的伟大表现。”
他指出,画家可以把马来西亚的艺术带出国交流,提升本地的艺术;二主办画展为慈善公益筹款;至于三,通过教育把美学带到学校,承传艺术,也是爱国爱民以外的重大任务。“当然,大家能把这本有关翁占秋的著作大力推广,让一些历史空洞获得填补,更是意义的所在。”
他是周五出席槟城水墨画协会主办的“烽火艺情:记爱国爱民抗日画家翁占秋的艺术情怀”学术新著推介礼时,如是表示。
翁占秋,是槟城水墨画协会执行顾问准拿督翁丁健的叔公。她在推介礼上说,翁占秋以前住在四合院,与她祖父住在一起,当时一共有32家房客。“据悉,翁占秋是第一位受中国保送去法国的人物,是中国龙岩的神话和骄傲。”

骆锦地:已故翁占秋以艺术救国
槟城水墨画协会名誉顾问和新著赞助人的骆锦地表示,“在日本侵略时,已故翁占秋觉得当时政府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一心想要救伤兵难民。当时枪弹都救不了国家,却要以艺术救国。当时,他的一幅画卖200多块,买的人不多,很多人都宁愿花这个钱去买房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把全部精力放在筹款,留下很多足迹,引起东南亚的轰动号召力大,最终成功筹到100万令吉。”
骆锦地也收藏翁占秋画作,他说,已故翁占秋被送往法国念法律的10年,其父亲自费让他进修艺术。
“翁占秋比徐悲鸿更早到法国,所以曾经接待过徐悲鸿,两人关系亦师亦友。”

梅德顺博士在讲述翁占秋的简介时表示,翁占秋于1939年1月25日乘坐英国游轮“客赛琪”号抵达英属新加坡,并携带中国画作品500件,五彩画集16万件,目的是为了筹款抗战。当时,他到处演讲, 还呼吁中小学生节省买糖果的钱献予国家共同抗战;在短短几个月,他通过各路画展筹赈,共筹得100万大圆巨款,全数捐给中国大陆的伤病难民。
他说,1939年6月27日,翁占秋作品曾经被做成有声电影,在几个电影戏院公开播映“翁占秋作品影片”。翁占秋是于1945年12月29日,享年45岁。当时侨界特别发起成立治丧委员会,中国福建省龙岩市将翁占秋先生列入成就卓越名人列单中。
他说,这位抗战的伟人,在抗战期间,为了躲避日军检测,左藏右躲,资料仍能保留下来,实属难得。“为了这本书,和槟城水墨画协会一起去挖掘很多资料,包括翁占秋后代提供资料和一些剪报等,接下来还会继续深入研究。”
当天的推介礼由槟水墨画协会会长罗贵龙主持,出席者包括该会顾问沈丽薇、拿督蔡貴荣、韩江传媒大学学院校长马国辉、槟艺术协会会长拿督翁国华、书艺学会会长尤泽义等。骆锦地也现场展现几幅他珍藏的翁占秋作品,据说有些是翁占秋早期为中国伤兵难民筹款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