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图。
台湾新竹一名范姓男保安员因一时缺钱,以3万元(约4000令吉)代价把银行账户卖给诈骗集团,结果被诈团用来骗走一名女子的毕生积蓄1615万元(约219万令吉),受害的林姓女子过后向男子求偿,法院如今判男子需如数赔偿被害人1615万元。
据自由时报10日报道,林女说,她在2023年8月接获诈欺集团成员电话,对方假冒检警,谎称她的账户涉入洗钱案,集团成员以LINE假冒林姓检察官,要求她提供网路银行账号密码。
诈欺集团成员将她汇出的款项合计1615万元,转入范男提供给诈欺集团的账户,并由范男等人提领一空,再交由集团收水手点收,转给诈欺集团上游,以此方式掩饰、隐匿诈骗所得去向与所在,为此林女提告要求范男赔偿1615万元财产损害。
范男辩称自己只是人头户,仅领了一部分钱交给诈团上游,要他全额赔付林女,并不公平,他只愿负责3万元。
法官调查,范男担任提款车手,将林女受骗款项提领后层转至诈欺集团上游朋分之事实,经新竹地院刑事庭判决认定犯三人以上共同冒用公务员名义诈欺取财罪,应执行有期徒刑1年5月。范男声称,自己卖户头给诈团,只拿到3万元酬劳。
●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法官认为,范男加入诈欺集团,提供账户,担任车手领款,而范男所属诈欺集团成员实施诈术,使林女被骗交付金融账户网路银行账号密码,再由诈欺集团成员使用她的密码,转账1615万元至人头账户,范男依指示提领赃款转交上层,确实与该诈欺集团成员有诈取原告财物之犯意联络、行为分担,且其行为与林女遭诈欺所受损害之间亦有相当因果关系,范男与诈欺集团成员即属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林女损害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范男辩称犯罪所得不多,且提领款项均交付他人,法官认为诈欺集团成员分担不同角色,相互分工且有行为关连共同性,目的皆是为达到以诈骗方式取得被害人财物朋分,自不应区分经手款项多寡、朋分若干犯罪所得,而区分其损害赔偿责任。因此范男应与其他诈欺集团成员成立共同侵权行为,对林女所受损害共同负连带赔偿责任。最后判范男需如数赔偿被害人16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