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亩田
农历新年期间,家家户户围炉团圆,餐桌上少不了鲜美的鱼虾。尽管有人声称矽岛填海工程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但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市场上的海鲜供应充足,渔民依旧满载而归,甚至因节庆需求旺盛而享受着丰厚的收入。
近日,记者到直落公巴和美湖一带采访渔民,发现他们在佳节前夕迎来了一波可观的渔获量。海鲜价格上涨,使他们收益有所增长。这一事实再次印证,矽岛填海工程并未对渔业造成毁灭性影响,反而在科学规划与政府扶持下,渔民的生计得到了保障。
马来西亚渔业发展局(LKIM)主席慕哈末法依兹前阵子曾表态,指矽岛填海工程与鱼虾捕获量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他在文告里强调,渔业资源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季节变化、渔业管理措施以及捕捞技术提升,而非单一因素决定。这番言论无疑粉碎了矽岛填海工程破坏海洋生态的指控,进一步巩固了槟州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矽岛一带的渔民表示,近期的虾捕获量增加至需要按等级分类销售。其中,A等级虾在批发商处的最高售价可达每公斤55令吉,而B等级虾在市场上的售价更高达70令吉。渔民平均每日更可捕获10公斤至70公斤的渔获量。
槟州政府通过社会影响管理计划积极推进渔船现代化、设备升级及技能培训,帮助渔民拓展至更远、更丰富的渔场作业,从而提高捕获量和收入。
与此同时,矽岛项目也启动了海洋保育计划,在深水区投放鱼虾苗、部署人工珊瑚礁和鱼聚装置、开展红树林种植,支持与海洋相关的研究等。这些举措清楚表明,槟州的矽岛填海发展不仅着眼于经济增长,更兼顾渔民生计与环境保护。
面对未来,我们要坚持推动发展与渔业共存共荣,确保填海工程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象征,更是社会进步与社区福祉的体现。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管理,才能实现经济繁荣与渔民福祉的双赢,让槟州继续成为一个宜居、富足且可持续发展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