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州营运已有57年之久的最大型土著米较厂,因无法承受过去数年数百万令吉的亏损,即将面临关闭。
迪布米较有限公司(Kilang Dibuk)在过去负责收购州内逾1万名稻农的稻米,由于稻米收购价格飙升的压力,导致该米较厂无法再生存。
事实上,在这2年内,由创办人玛祖基在玻州所经营的3家米较厂面临的亏损超过1000万令吉,其中2家小型米较厂已正式关闭。剩下的最大型米较厂也即将关闭。
玛祖基接受《马来西亚前锋报》访问时指出,该公司米较厂旗下有78名员工,在每一季节能生产多达3万吨的白米。
他说,由于该米较厂无法再承受稻米收购价格飙升的压力即每公吨2000令吉,因此无法再营运下去。
- Advertisement -
他说,稻米收购价格飙升来自于大型非土著米较厂的竞争,他们掌控了白米批发市场,以获取稻米供应。
“他们将本地白米掺入进口米,包装成不受价格管制的进口米,以抬高市场上白米的价格,从而获得巨额利润。他们利用这些利润来抬高稻米的收购价格,这间接抹杀我们不想把本地白米当作进口大米出售来欺骗消费者的厂家。”
他提及,随着白米、电力、柴油等的成本高昂,以及工资和备件的成本同样逐年增加,他们不能够再偿还银行债务。
- Advertisement -
此外,也是马来西亚米较厂联盟主席的玛祖基说,自1998年以来,活跃的127家土著工厂中,现在只剩下9家仍仍在苦撑,随时可能面临关闭命运。
他说,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目前的问题,特别是本地白米价格控制政策,而进口白米却没有价格上限,那些尚在运营的土著米厂将只能等着“倒闭”。
目前,本地白米的价格仍维持在每10公斤26令吉,16年从未调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