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唐龙英;摄影:吴国强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强调,如今的年轻人更关注公民社会都关注的议题,我们在这些议题上有什么表述,这就是新生代(18-19岁)看问题的角度。
“如今年轻人所关注的议题跟过去都不一样,不像以前只是支持马华或亲火箭(行动党)。”
他指,是否支持马华,或对马华有误解;就如在2001年,我们争取到公共服务局奖学金。“2004年时我们很强大,有31个国会议席,每年有几百位拿海外留学奖学金。”
但他指今天的执政党(行动党),席位比他们当年更多,如今拿到的奖学金学额却没有当年多!“当年在1500个奖学金学额上,我们都可以争取到500多人拿到,占约35%。”
他日前在马华总部接受中文媒体进行联访时,发表以上谈话。
魏家祥指,有人说他们做的不好,但是教育方面,他们争取设立2所大学,争取到政府资助奖学金。难道如今的华人不需要吗?
“回到来今天,当初的议题现在也不再有人谈。好或不好,应交由下一代去评论。我个人也得,在历史过程,在位时别人的评价,跟今天或许会不一样。”
“我们不敢说当时我们做的一定是对的,或者当时我们多心了,我们自己找麻烦去这么做,但是我们无怨无悔。”
他强调,如果新的政府能够更善待华文教育,他会乐见其成。“如果你今天再建多一些学校,有更好的制度,我一定会支持。好的,我会继续给政府掌声。”
“只要所做的东西是真实的,为人民百姓好,我们不介意去扮演监督及制衡的角色。”
马华重新站起来 需着重于年轻人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表示,虽然近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马华,但他也认为,马华新党员人数的增加不够快,需要争取争更多年轻人加入马华。
“最近我到很多地方都看到,18岁、19岁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是大专生,忽然跑来马华说,总会长我们要加入马华。”
他指,这种人就有一种使命,他们是真正要为党奉献,若加以培训,假以时日这些人会有更大的作用。
“所以整个培训机制要设立起来,接下来的2025一整年,我们要着重在这方面的培训。 ”
他日前在马华总部接受中文媒体进行联访时,发表以上谈话。
因此,魏家祥促请马华领袖,也把重心放在年轻一代的党员,因为希望他们日后能够独当一面。
“就如去年联访时我说过,我们有数十位的后备军,任何时候都能站出来滔滔不绝地以各种语言反驳。这些人有资格及条件,成为人民代议士。其实我一直都设有关键绩效指标(KPI),但是我没有对外说。”
“你看到我们的社交媒体在过去几个月,有一些寂寂无名的年轻党员,忽然间成为网红;我不点名,以免敌对政党又再攻击这些人。”
“我理解,有很多位是能独当一面上任何的论坛,他们都能脱稿去演讲,所以我们一直在鼓励更多这样的人。”
此外,魏家祥也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定义不再是45岁以下;今天真正的年轻人是30岁以下,尤其是18岁从学下刚出来,“这些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必须赢得他们的尊重,争取他们的支持。”
“18岁到30岁是重要的年龄层,他们关注谁在升学方面给他们帮助,给他们指引,谁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给他们更好的概念及指引一条光明大道。”
“第二,对于踏入社会,若是经商要如何融入社会,可以加入政党成为党员,扩大视野,再把人脉关系建立起来,将如虎添翼。”
“我认为,18岁到30岁这个年龄层,他们有大把的时光,他们可能选择成家立业后,才正式在政治上更活跃。”
他重申,年轻人在18岁时面对升学及就业问题,他们面对的迷茫,谁能指引他们,便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所以,马华应该要扮演这样的角色。
“在20年前,马华所办的升学辅导,他也走了37场,一年可见万多名毕业生。以前是到处去讲,现在则是上网查探。”
他认为,基本的接触应该从学校开始,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有机会跟他们交流,这样才能灌输真正的价值观给他们。
“这方面的工作是持续要做。但是我们的进度还是比较慢,很多政党也面对这样的问题,马华若要重新站起来,就要着重于年轻人。”
因此,他已经给马青设定目标,一年要增加几千位新党员。但不单是人数,不等于说有人数就会强大。
“如何让这些人在地方上稿活动如中学生生活营,有200人参与,能从中找出执委,关心他们让他们延续这样的工作,这就很符合我们的路线。”
无惧批评站稳立场 关系人民就应坚持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不否认,有些年轻人接触马华,主要是听到他们在国会所发表的言论,看到马华的代表在为人民发声。
“虽然我们因此被一些战友或团结政府的成员批评,但我们要站稳立场,只要是关系到人民百姓的,我想我们就应该坚持。”
他举例,在我国,1万3295令吉的家庭收入就等于是15%最富裕家庭(T15群体)。
“我承认这是我在国会提出的,我拿出政府的数据,所有人的收入,最后百分之十五就停在1万3295令吉。”
“再看回去,我曾做过副教育部长。有人当了12年教师,若每年以13%的起薪计算,薪水便会超过6000令吉,两夫妻加起来就超过了1万3295令吉的门槛。如果这些人是超级富有,未来他们要承受的后果呢?”
他指,很多家庭一旦踏入T15群体这条线,他们宁可叫妻子放弃事业,不然家庭收入就超过T15的线,就会失去政府的资助。
“我们的教育及医药,政府是资助90%,一旦超过这条线,就要自己承担。如果我的孩子进马大念书,只需要千多2000令吉的学费,如果没有享有这样的资助,该如何承担呢?”
他日前在马华总部接受中文媒体进行联访时,发表以上谈话。
魏家祥再举例,如果夫妻在雪兰莪不同地区教书,一个在士毛月,另一个在大港或巴生教书,就需要两辆车;买一件屋子的供期,1万3295令吉的一半以上都用在这,孩子的教育费呢?
“T15的门槛太低了,应该提高至2万5000令吉或3万令吉以上,或许到时只有T10,或T8,他们的喘息空间就会比较大。”
魏家祥续指,再谈到电子发票(e-Invoice)课题,跟消费税(GST)一样,50万以下的收入,不需要使用电子发票,否则对小本经营这如售卖椰浆饭的小贩来说,是一项困扰。
他强调,GST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不用再弄电子发票。当要讨回付给政府的GST,GST的软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他续指,还有汽油补贴的机制到现在还没出来,届时1万3295令吉家庭收入的他们,该如何?
再来,他指,5月1日起就要要增加SST的税率,到时该怎么办?所以商家会更喜欢GST,因为可以退税。给了多少,都能退税,都是清清楚楚的。
他强调自己在国会为人民发声,都是为了老百姓,毕竟如今的生活不容易。
他再举例,雇主需要承担外劳的13%的公积金,新加坡90年代已停止了,我国却又要执行这样的制度,商家增加的人力成本,基本薪金又调整200令吉(最低薪金制),成本增加,7月1日电费起价15%,哪个商家会自己吸纳电费成本的增加呢?
“我担心的是5月1日扩大销售及服务税(SST),包括非必需品都必须要征税的话,又会是另一波的通货膨胀。”
“今天趁这个机会跟大家说,我不是要让政府难堪,我提出来是因为这个影响太大了,为何不直接用GST?”
“如果继续用SST,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死路一条。你迟早走回GST。我再说,政府的报告书里面,其实是高唱GST好,但却是走SST!”
他希望大家能谅解,他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在政府里不能凡是都说“Yes”,当“Yes Man”。看到不对就要发声。
魏家祥说,就如近期的雇员公积金局(EPF)课题,这个真的很离谱,只要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同意。
“有人竟然替他们说,这个股票是1998年买的,当时只有2令吉,2023年以6令吉70仙卖掉,是合理的。”他以海南话“Bong kang”(笨蛋),来形容这些人。
“6令吉70仙时卖掉,你自己拥有的股份不足30%,你从15.6或15.7%,卖掉只剩下5.79%,你需要买回25%才能凑足30%。难道你买不用钱吗?你以差不多双倍价格买回,所以我说‘Bong Kang’(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