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陈淑珊
20年前印尼苏门答腊一场9.1级的大地震,引发海啸袭击槟城海岸线,一名22天大的女婴被海浪卷走后,被第二波海浪“送回”沙滩上,如今这名“海啸奇迹婴儿”已是一名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她感激自己受神明庇佑,能够幸存并且健康成长直到今天。
这场海啸是于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的9.3级地震所引发,波及14个国家,包括印尼、泰国、印度、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等地区,造成超过20万人丧生。
在马来西亚,槟城是受灾最严重的州属之一,当时有数十名受难者正在海边游泳及休闲,包括峇都丁宜、浮罗山背及瓜拉慕达等地的海边。
根据记录,在全国68宗死亡事件中,槟城占了52宗,而周四(12月26日)正是这宗海啸灾难20周年。
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永远铭刻在一对印裔夫妇苏比亚(75岁)及安娜玛丽(62岁)的心中,因为事发时,他们仅22天大的女儿图拉希,正在槟城丹绒武雅的迈阿密海滩附近的家族经营咖啡馆的床垫上熟睡,被第一波从距离苏门答腊600公里的地方以每小时800公里速度向槟城袭来的海浪卷走。
令人惊奇的是,第二波海浪似乎将女婴安全地“送回”海滩岸边,她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熟睡状态。自此,图拉希一直被称为“海啸奇迹婴儿”,她在整个事件中一直处于昏睡状态,并成为全球新闻的头条。
母亲安娜玛丽接受《马新社》访问时,回忆起那一刻的情景说,当时她正在坐月子,而海啸巨浪冲进她与丈夫一起经营的咖啡馆,女儿图拉希正在咖啡馆内的一个房内睡觉,而她则在另一个房间。
“事发非常突然,当第一波海浪来袭时,图拉希睡觉的房间水位涨到我脖子处,我拼命寻找她,希望她是安全的。”
“40分钟后,我和丈夫还在寻找我们的宝宝,但始终没有找到,直到一名在附近建筑工地工作的印尼男子告诉我们,婴儿很安全,躺在被冲到海滩的床垫上。”
她坦言,永远无法忘记这起海啸事件,因为他们差点失去两个孩子,所幸获神明庇佑,让孩子们安然无恙。
父亲苏比亚是一名退休州政府官员,他表示,事情发生得太快,当时场面混乱,由于有亲人遇难,家人们的尖叫声和哭泣声此起彼落。
他描述道,事发时海水迅速上涨,他只来得及救出当时12岁的大女儿S.甘查娜。
“当发现图拉希失踪后,我和妻子都很慌张及哭惨了,后来我们被告宝宝在海上,而甘查娜则抓住离我们咖啡馆约10米远的香蕉树,幸存下来。”
他说,每年12月26日,他和家人都会举行驱灾祈祷仪式,以纪念那些在灾难中的罹难者。
现年20岁正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攻读会计系的图拉希表示,她很感激自己能够幸存,直到今日她仍然祈祷自己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并且一生都蒙受神明庇佑。
“我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听父亲讲述后,才知道这起海啸事故。”
她指出,其家庭的祈祷仪式已成为一种年度传统,家人们会继续进行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她说,她将继续在家族经营的迈阿密海滩咖啡馆里工作,因为这个地方承载着许多珍贵的记忆。
大海啸带来许多教训 援助工作中常被忽视
回顾20年前发生的大海啸事件,这起灾难带来了许多教训,不仅是关于早期预警技术和灾难管理的重要性,还有许多在援助工作中常常被忽视的需求。
2004年前,关于海啸的预警系统几乎不存在,很多人认为海啸只会发生在日本,那时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仅局限于太平洋地区。
2004年海啸带来重击的教训,必须建立一个国际系统来监测地震和海洋活动。
自那场灾难以来,各国政府已建立了全球海啸预警信息系统,名为深海海啸评估与报告(DART)。该系统目前配备有74个海洋浮标,在探测到异常活动时会迅速向受影响国家发送数据和警报,给居民提供时间前往高地避难。
另一方面,在灾难中女性的特殊需求,特别是在月经期间的卫生问题,没有被充分考虑。当灾难发生时,幸存的女性在亚齐省面临着获取基本卫生用品,如卫生巾的困难。
这一经历让许多人意识到在提供援助时需要更加关注受灾者的日常需求。如今,政府和慈善组织在提供援助时更加关注这类问题,确保不仅仅提供衣物、食物和药品,还要考虑到卫生用品等细节。
记者与ERT前往亚齐省灾区救助
一名马新社电视新闻记者妮娜表示,发生大海啸的2天后,她与马来西亚紧急应变小(ERT)一起前往亚齐省的灾区协助灾民,发现当地已变成一片废墟,生还者无法将讯息传递到外界。
“我们是第一支抵达的国际援助队。进入亚齐省后,尸袋需求是否急迫。在通往市中心的路上,我们看到很多尸体横躺在地无人处理,有些被遮盖着,而另一些则被丢弃在路边,甚至有的被卡在电线杆上,令人震惊!”
当时领导大马精英消拯队多技能团队(MUST)前往灾区的雪州消拯局主任旺拉查里表示,根据初步印象,死亡人数非常庞大,大约有5000人,当他们接近亚齐省地震和海啸援助中心时,看到一台挖掘机正在挖掘大型坑洞,附近整齐排放着装满尸体的尸袋,准备安葬。
“我心里想,看起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尸袋。我仍然记得那些被海啸波浪冲走的尸体,真是令人悲伤。”
他表示,队员们仍然为如此庞大的死亡人数而感到悲痛,他们在亚齐省所见的一切至今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有人甚至在想,如果他们能早一点到达,或者如果灾民能提前获知即将到来的大海浪,是否就能挽救更多生命。
“专家们估计,海啸大浪大约在地震发生后15分钟袭击了亚齐省。根据我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他们通常会从建筑物中出来,前往空旷地带,等待震动停止。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砸到。可能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未能及时避开海浪。”
“他们没有被告知,或者没有意识到在这15分钟的时间里应该迅速跑向高地。当地居民,甚至其他地区的人民,都不知道海水退去意味着海啸即将到来。”
尽管马来西亚和亚齐省的距离并不远,但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苏门答腊岛的影响力对马来半岛起到了某种屏障作用。这也许是两国在海啸应对准备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沿海地区存高频率灾难潜在威胁
马来西亚-日本国际技术研究院(MJIIT)灾难预防与应对中心主任卡玛鲁指出,人们常常忘记了,发生在沿海地区的大规模高频率灾难的潜在威胁。
他说,两国重新发展海岸线,这正是他所担心的。然而,与马来西亚不同,苏门答腊岛的海岸发展采用了更具抗震能力的结构。亚齐省也建设了能够抵御海啸的高楼结构,并将其作为避难所。然而,马来西亚的公共建筑中很少有建设在足够高的地方。
“我们忽视了海岸线潜在的海啸影响……尤其是在沙巴东海岸。”
他认为,除了投资新技术来进行早期检测和警报系统外,非技术性的解决方案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