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左起欧洲侨报社社长高进,光华日报董事拿督骆南辉,香港大公文𠥔傳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及加拿大商报社长門宗偉互相交流。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在出席年会,就海外华文媒体发挥根植海外、面向全球、融通中外的优势,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提出三点倡议,希望朝向全球读懂中国的方向前进。
本报董事骆南辉赴会
今年的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报董事拿督骆南辉也代表出席。骆南辉在大会上致辞时指出,本次年会以「融通中外读懂中国」为主题,作为 媒体人,我们肩负着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讲好中 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 拥有AI等前沿技术作为强大的传播工具。通过运用 这些工具等新颖形式,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 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让不同背景的人们都 能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韵味。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 术、新平台,以更加高效、精准的方式,将中国的 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致辞时提出三点倡议;
“首先,应抓住最能引发共情共鸣的国际传播“触点”,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背后的传统文化支撑。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不仅要让更多人听得到中国的声音,更应让人听得进、听得懂。”
他认为,海外华媒在报道中,应该以更加轻盈的视角,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结合起来,牢牢抓住“人民”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在人类共通的情感中、在普通人的寻常际遇里,找到最能引发共情、共鸣、共振的传播“触点”,以普通个体的故事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给民众生活带来的真实变化,增强中国话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另外,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华媒在报道中要立足传统文化沃土,提炼并呈现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智慧源泉与厚重支撑,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获得世界的认同与尊重。”
“其次,应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数字技术赋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加速更新迭代,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我们以更强的表现力和传播力讲好、讲活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他也建议,海外华媒在报道中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蓄势赋能作用,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叙事策略和手段,从互动式叙事、可视化叙事、多模态叙事以及智能化生成等方面入手,增强“中国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提升对外话语的创造力和吸引力。
另外,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勾勒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公众对“中国故事”的需求特征,实现对受众偏好的“摸底”与“画像”,找准利益交汇点和话语共同点,在选题策划上“投其所需”,进而在内容生产环节进行“共情式”的个性化制作与呈现,让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触达。
第三, 应构筑多元传播主体广泛参与的传播矩阵,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影响力。面对信息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海外华媒在报道中可尝试突破单纯以人为传播主体的传统思维,积极运用人机融合、人机交互等数字技术,引入“数字人”、“虚拟人”等智能传播主体来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构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传播矩阵。
另外,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组织的成员机构之间,也应该加强资源整合和交流合作,探索利用所在国和地区的公众人物、当地网红、关键意见领袖等“人脉”圈子的影响力,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开拓国际传播更多外延场域,进一步打造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国际传播网络,搭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不断扩大“知华友华”国际舆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