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泳棋
最近在社交媒体闹得沸沸扬扬的“Grab司机向乘客狮子大开口,额外征收冷气费”一事,令民众勃然大怒。这种行为不但离谱,更反映了电召车行业监管的漏洞。其实,电召车司机素质出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前,就有电召车司机坐地起价,不载客也不取消订单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
这不禁让人想问,难道没有可以严管电召车司机的方法吗?
近年来,关于电召车服务的投诉屡见不鲜。例如,在2022年电召车车费暴涨400%事件,也有司机乱收费、拒绝载客、不按路线行驶甚至骚扰女乘客等案例,多次引发舆论热议。而类似“冷气费”的荒唐收费行为,只是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这些现象背后不仅是司机个人的问题,更是监管体系长期缺失导致的行业弊端。
在新加坡,政府通过强制要求司机注册、明确收费标准,并设立高效的消费者投诉渠道,大幅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在今年3月,新加坡还推出Woman Programme的新计划,用意是提高女性司机与女性乘客的配对率,为双方提供安全保障。而在马来西亚,电召车平台是否能够采取类似的机制,对司机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
陆路公共交通机构(APAD)应当携手大马Grab司机协会(GDMA)作为司机与乘客之间的桥梁,联手促成平台、政府和司机之间的合作,加强司机的职业道德培训、完善收费透明度,并建立独立的投诉处理机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实时监控以提升服务的透明度与效率,保障行业的信任度。
其次,《2017年陆路公共交通法案》该进一步明确最低服务标准。例如,立法要求司机定期进行车辆保养,以确保安全性能达标,同时加强行程安全规定,例如禁止超速或偏离预定路线。同时,法案应要求电召车平台公开所有收费项目,并明确说明收费依据,避免额外未授权的收费行为。这些举措为的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为电召车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强有力的监管不仅是必要的,更是迫在眉睫!电召车本应该是方便且高效的代步工具,现在却成了乘客担忧被坑害的隐患。这,又要谁来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