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佛青主办的“马中建交50周年 :古往今来佛教文化的传播使者”论坛,在拉曼大学双溪龙区正式闭幕。
该活动的缘起是为了纪念马中建交50周年和重新认识佛教文化,在马中建交50周年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论坛上分别探讨了唐代义净法师于古吉打文明的关系、马来半岛南洋华侨与马六甲青云亭的历史以及竺摩长老对大马佛教的贡献。
这些主题由国内外研究佛教历史相关的学者呈现,共吸引了超过60位来自中国华侨大学、中国佛学院、浙江佛学院、曲埠师范大学、台湾玄奘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的教授、讲师和学者们参与。
筹委会主席谢依华在闭幕仪式上致感谢词时表示,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友好关系越来越深厚,两国彼此之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尤其在文化交流方面,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论坛的缘起,正是是源自这段历程的珍贵回顾,然后重新认识佛教文化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作为本次论坛的主题,马佛青特别聚焦于唐代义净法师对两国佛教文化的贡献。”
“他在西行求法中,曾在马来西亚羯茶,也就是如今的吉打作短暂的停留,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
谢依华指,义净法师所记录的东南亚地貌风俗,为未来的学者勾勒出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真实面貌,也使大家意识到佛教文化在中马交流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谢依华说,希望参与者可以透过认识这些历史事件,藉此引导和推动马中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友好交往。
论坛由加影州议员张睷洋主持闭幕典礼。他在闭幕典礼上分享到,当我国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和中国时任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握手并签订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文件以来,半个世纪匆匆的过去了。
他说,50年的历史长河中,两国经历了许多同甘苦、共患难的时光,间中虽难免有摩擦,但更多的是相互扶持,这是马中两国能够发展成今日如同兄弟一般的关系之缘故。
他还说道,在中国的特殊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建设下,宗教信仰曾经被强行禁止,尤其文革时期为甚;但随着1982年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文件(宗教界约定俗成称为《19号文件》)发表后,才确立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在马来西亚,除了官方宗教伊斯兰教,我国宪法第11条款保障人民自由信奉和实践宗教信仰,并可在受限制的情况下宣传宗教信仰。”
“在马中两国各界热烈以各种形式庆祝及纪念两国金禧的时光,佛教界也不遑多让,抓紧机遇,倡导正信佛教,弘扬正信佛法。”
张睷洋感谢现场佛教研究学者为大马佛教青年、大专学子、社会大众,传播、弘扬佛教知识、佛教文化、历史沿革、发展轨迹等,扮演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使者”的角色,也为两国培养新的传播学者生力军。
他强调,此举符合我国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提倡的“昌明大马”治国理念,成为促进马中两国关系继续往前推进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