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司徒瑞琼 摄影/曾国权
古迹区中元街区近年在人口迁移、百货膨胀下再流失,愈多街区已名存实亡。就连百年来撑住“广府派”盂兰祭祀传统的广汀会馆,如今连广东道士也请不到!
可见,槟城满城尽在庆中元的民俗文化盛景,已在时代冲击下加速消退。
槟榔屿广汀会馆总务拿督李永光指出,广汀经营义山,百年来一直坚持盂兰祭祀传统,供奉“广府派”脸谱大士爷,请广东道士打醮做功德。
“只是,近年纸扎大士爷不但造价高昂,更难的是纸扎业很多无人接班,师父们是有订单都不做,难以为继。”
他说,广汀会馆大士爷金身与一般街区所见不同,百年来是“文大士爷”,脸部表情温和、眉眼带笑,身型圆润,左手拿金山银山,右手持分衣施食令牌,非常福相。
“这和很多街区鬼王型态大士爷不同,一些大士爷青面燎牙、目露凶光,非常威严。”
他解释,不同型态面相大士爷,通常是取决最初大士爷请轧时,神明自己的选择。文相脸谱大士爷,通常在广府帮中最为常见。
不过,他说,自槟岛大顺街一广东纸扎师父逝世后,广汀会馆甚至无法在槟城找到广东纸扎师父,必须请北海福建纸扎师父代劳,扎出广府派风格。
来年恐纸扎大士爷也做不到
“但这位师父暂时也无人接班,去年开始便不想接单,做不来。来年,连纸扎大士爷恐也做不到!”
广汀会馆百年来,一直是市区内惟一能在会馆内置放18尺高大士爷金身,还在会馆外挂有招魂幡,保持全套祭祀传统的会馆。
李永光表示,除了纸扎业没落,槟城现下就连广东道士也无人接班,让会馆在遍寻不专下,迫于无奈请福建道士前来进行功德等仪式。
他指出,广东道士目前只在霹雳太平、怡保和吉隆坡等,广东人聚集地尚有,槟城已没有能组成完整提供打醮和做功德的广东道士班底。面对福建道士为广府大士爷开光诵经、做功德,就连广汀会馆会长拿督刘志荣也打趣说:“不懂我们广东祖先听不听得懂!”
促青年以非遗看待中元庆 明年争取恢复广府派祭拜
中元民俗文化加速流失,广汀会馆会长拿督刘志荣呼吁年轻人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眼光看待中元普渡,有志学艺者更可投入纸扎业,加入文化传承。
他坦言,尽管广汀面对纸扎师父或不再接单、请不到广东道士等困窘,但会馆会坚持盂兰传统,明年尽量恢复全套广府派祭拜仪式。
“我们要继续(传统),因为这也是一种鼓励,大家要用非遗的眼光,看待民俗文化的存在意义。”
李永光也补充,广汀要守住全套盂兰祭祀,是因为作义山守护人的“责任”。
“早期义山意义,就是为同乡尤其无主孤魂照料后事。我们在会馆祭拜后,便去名英祠上香,敬告先人。”
同时,他说,理事会也将去白云山广汀公冢祭拜,请全山先人同到会馆,一起“共享”。
“我们甚至还会去海边祭祀,请溺水孤魂也一起来,海陆空所有孤魂同祭,一个都不落下。”
李永光:市区商业化少人传承 槟中元文化加速消失
李永光说,古迹区目前已完全“商业化”,唯有靠会馆社团撑住中元普渡。许多街区如义福街、烟筒路和万安台街区,其实只留有区名,不再运作中元普渡。
他例举已不再运作中元普渡的街区还包括新街、汕头街和卖菜街等,在街区老人相继逝世,没了热心民俗传统的召集人后,相继停摆。
“中元普渡是成本很高,同时耗费很多精力的工作。街区理事从召会员、收会费、申请搭棚准证、祭祀、采购布施祭品到分发,请歌台等都是功夫。”
他坦言,乔治市世遗区中元鼎盛时期,各街道街坊邻里组成的街区,堪称是街头一棚、街尾一坛,拥挤热闹。
“但老人走了,市区已完全商业化,没有了居民,开咖啡馆或其他生意的年轻一代,根本不愿加入,街区自然无法维持运作。”
他说,如义福街过去还有一些“七十二家房客”,是该中元街区的主会员。但人去楼空,市区居民结构改变后,古迹区中元棚已买少见少,民俗文化加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