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王康妮
视频:温祥开、陈沛铭、许志威
“鬍鬚鱼肉米粉.海鲜粥”不仅仅是一碗米粉与海鲜粥,更是一段跨越四十余年的时间记忆。这里的每一碗鱼头米粉,都饱含着王家三代的心血与传承。王振利每天早晨7点准时出现在巴刹,选购新鲜的鱼肉与食材,这是他多年不变的习惯。食材的新鲜,是一碗鱼头米粉的灵魂所在。为了保证食材的质量,王振利不仅亲自选购,还会严格检查每一件食材,确保它们都达到了自己的标准。
在漫长的岁月中,来吃上一碗鲜甜滑嫩、汤头香浓味美的古早味鱼头米粉,为苦闷的生活增加一点“甜”!
在遍地都是美食的槟城,尽管美食的种类千篇一律,但是总有些档口的江山地位,不会被轻易地动摇,甚至被取代。这集,六叔带大家寻找记忆中的鱼头米粉。
在卧虎藏龙地玻璃池滑里,有一档经营了44年的鱼头米粉,父亲“鬍鬚海”在1980年开始经营,直到1997年传给孩子接手。
在现今的流量时代,据悉档主拒绝了多位网红的拍摄邀约,对于业界的小贩而言,可称得上是一股清流。
“鬍鬚鱼肉米粉.海鲜粥”在80年代开始营业,当时的旧址在现今的Rafee扁担饭前,营业约10余年后,槟岛市政厅要求小贩迁入浮罗池滑巴刹,由于摊位不理想,因此另选其他地方。
档主王振利(54岁)受访时说,在机缘巧合之下,搬迁到槟城浮罗池滑大伯公庙旁,庙方以相对较便宜的价格出租。这得益于爷爷,因为爷爷以前帮忙顾庙。
至于父母为何选择当小贩,他表示,父亲当小贩以前是猪肉贩,后来寻思不想继续杀猪,碰巧母亲的朋友愿意传授技巧,接着开始卖起了鱼头米粉。
他说,80年当小贩的人少,只要食物好吃,食客身在远方都会过来吃上一碗面,那时父亲每天都需要开3个炉灶。
“我接手后,最辉煌时刻一天平均可以卖上约230碗。不过,现在的行情比较差,平均一天可卖出百余碗,现在也只有2个炉灶。”
尽管王振利在1997年接手父业,但在他10岁时已开始帮忙父母卖面,他笑言小时候不喜欢读书,所以就早点出来协助父母。
虽然当时他也有其他的兼职,但每天仍须到档口报到,从中向父亲偷师。
早起买食材熬汤底 疫情改变营业时间
经营档口看似简单,背后却付出了不少劳力。为了采用新鲜食材烹煮,王振利每天早上约7时到巴刹购买食材,接着回到档口收拾材料,熬制汤底。
在办妥一切后,回家休息约2小时,再回到档口做最后的准备。他说,在新冠疫情以前,档口营业时间较迟,但随着疫情改变了一切,现在就早开档早回家。
“疫情后调整时间,下午4时半开始营业,然后9时结束营业。这里晚上会比较静,太迟收档也不好。”
询及是否顾客来源时,他直言一般比较难有自动上门的顾客,都是靠老顾客带朋友来,累就顾客来源。
“有很多都是父亲那一代的顾客,有些小时候来吃,长大后带孩子来吃。”
至于为何取名为“胡须海”,王振利表示,那是父亲的花名,因为他总留着一圈卷卷的胡须。他笑言:“幸好没有遗传到卷卷的胡须”。
鱼肉新鲜怎么煮都好吃
全槟的鱼头米粉不止一二三家,六叔这次带大家到“鬍鬚鱼肉米粉.海鲜粥”寻味,全因这里的汤头特别鲜味。
六叔说,在槟城吃过很多家鱼头米粉,最终还是认为这档最好吃,有些人的鱼头米粉不是不够味,就是味精太多,甚至有些还有腥味。
“你看这满满的猪油渣,只要鱼肉新鲜,怎么煮都会好吃,反之鱼不新鲜调味料再好也不行。”
他表示,自己以前住在暹路,在70年代搬到玻璃池滑,这档鱼头米粉他从年轻开始吃到老。虽然这档鱼头米粉好吃,但只闻名在当地人的心中。
“一般都会叫鱼肉米粉,只有熟客才会叫鱼头米粉。”
记者询问六叔,自拍摄三集节目以来,为何没有点评过小贩时,他强调本身的目的是传承古早味,而不是教大家怎么做小贩。
他说,若想知道小贩的秘诀,从简单的对话中即可略知一二,无须直接透露出对方的材料。
同时,他也很自豪地表示:“拍摄【食古不话】三集以来,还未见过有网民告诉他踩雷了。”
这次在六叔与记者评分的环节中,双双为鱼头米粉打出了95分高分,而海鲜粥则获得92分。
记者表示,鱼头米粉的味道很特别,而且味道足够,米粉煮得恰好;海鲜粥的肉碎则非常鲜嫩,入口即化。
鬍鬚鱼肉米粉.海鲜粥
地址 :228A, Jalan Burma, Pulau Tikus, 10350 George Town, Pulau Pinang
营业时间:4.30pm至9pm(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