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媒体报导,中国各地城投公司融资陷入困境,部分城投公司透过收购、合并公司资产、成立新公司等方式达到转型国企标准,试图避开城投身分,以国企名义融资,或发行无须向国家登记的364天境外债筹资。
据中国媒体南方周末报导,今年以来,中国各地的城投公司纷纷转型,透过新设立公司或改名等方式转型成产业类国企。
据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24年元旦至5月20日,中国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国有企业中,名字或业务涉及产业投资、产业发展的企业数量共有75家。
该报调查发现,中国多地城投公司转为产业类国企,原因在于各地城投公司融资陷入困境,转型为产业类国企可避开城投身分在公开市场融资。
不过城投公司想转为产业型国企仍得达到一定要求。多名城投业者表示,按现行政策规定,满足“335指标”后,才能被认定为产业类国企,从而提高发债成功率。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335指标”指城投非经营性资产(城建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超过30%,非经营性收入(城建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超过30%,财政补贴占净利润比重不得超过50%。
除了转型为产业类国企外,许多城投公司将目光放在发行364天境外债,以扩大融资规模。
364天境外债,为发行时间在1年内的境外债券。依中国政策规定,发行1年期以下的境外债,无需向中国国家发改委申请备案登记,成为多数城投公司筹资的另一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