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杜晗周五指出,单边制裁不得用作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工具和经济胁迫手段。各国应取消对中国的制裁,并采取强有力行动遏制各自管辖范围内的过度制裁行为。
应中国邀请,杜晗5月6日至17日访华。访华期间,她同中国有关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进行交流。除北京以外,她还到访了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和田和广东深圳等地。
杜晗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对中国科技公司不断施加压力、实施出口管制,并将中国官员和企业纳入清单甚至发起行政和民事指控。此外,美国还对与新疆、香港有关的实体采取制裁和限制措施,将制裁对象扩大到农业、建筑业、贸易、能源、金融、电信等领域。
她说:“在访问期间,我收到了许多关于单边制裁对公众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以及尾随而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的相关报告。”
她表示,由于担心与新疆存在商业或供应关系而遭受相应制裁,一些主要经济体和国际供应链体系中断了与新疆的合作。第三国裁员、生产活动中断以及国际人道主义项目暂停,都造成国际负面影响溢出效应。
她说:“单边制裁的负面影响还体现在教育和学术科研合作等领域。”
她表示,中国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中心被列入制裁名单,中国与外国机构之间的交流项目、奖学金和联合研究项目被迫中断。中国学生和学者在求学或从事学术研究时可能会被相关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入境或接受盘查,遭受更广泛的污名化。
杜晗指出,有关国家在实施制裁时并没有为这些受制裁的个人和实体的认定提供证据,受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向制裁国法院体系提起行政和司法诉讼的能力极其有限,而这种诉讼往往耗时长、费用高、不透明且效率低下。
她重申,在域外实施单边制裁是非法的,呼吁各国尤其是实施单边制裁的国家,须有效解决各自管辖范围内的过度制裁行为,以减轻或完全消除任何不利的人道主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