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明刀明枪的涨价式通膨给消费者一个痛快,20世纪70年代至今,快速消费品尤其是食品更倾向于暗度陈仓的缩水式通膨(shirinkflation)。
缩水式通膨指的是产品包装规格缩水而价格不变,以麻痹消费者对价格的感知。资本家在产品包装上减少数量或重量,但价格保持不变或略微增加。这种做法可以让消费者觉得价格没有上涨,但实际上他们购买到的产品数量或质量却减少了。
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却从未时刻留意产品的净重。因此在通膨的压力下,厂商面临成本上涨时,更倾向于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缩水式通膨策略,作为保持利润的权宜之计。此举可规避被消费者察觉并引发不满以及后续公关手段的实施,比起直接涨价正面对决,这个方法风险较低且隐蔽性极好。好比说,光阴的流逝带来的不只有皱纹,还有薄如蝉翼卫生纸、轻于鸿毛洋芋片、小巧玲珑的肯德基等等。
2024年5月4日,韩国正式出台政策打击不讲武德的缩水式通膨。在韩国,倘若食品厂商将产品减量的时候未告知顾客,将面临最高1000万韩元的罚款。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表示缩水式通膨,被认为是不公平的交易行为。
马来西亚理应效仿并实行韩国的此类政策抑制缩水式通膨,通过法律的武器,规定厂商在吹嘘自家产品物美价廉的时候喊得有多大声,在产品减量的时候就得以同样声量通知广大的消费群众。通过此举,每当产品减量而价格不变,消费者将会明确知道自己所购买到的实际商品量减少了。这种透明度可以防止消费者被误导或欺骗,保护了其权益。
此外,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每当一些厂商使用缩水式通膨来维持利润,其他厂商则可能无可奈何,被迫采取类似的做法。通过硬性且明确的规定必须告知消费者减量情况,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持市场秩序。
庆幸的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时今日,商家若想要悄无声息地进行缩水式通膨也不如以往一般顺利。一丝丝的风吹草动都将被数量庞大的网友察觉,并公之于众。好比说,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名女子投诉Nando’s鸡腿严重缩水,甚至与薯条相比还要相形见绌。此事逐渐发酵最后迫使Nando’s出面道歉,承认并跟进。这起事件充分展示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维权的力量。
然而,产品质量及规格的监督机制不应全仰赖庞大的网民所进行的道德谴责,毕竟没有道德的商家还是挺多的。政府应该借力互联网,通过设立在线举报平台,让消费者乃至于网民可以便捷地举报非法进行产品减量的商家,完善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执行,严惩违规商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换个角度,在国家计算通货膨胀率之时,缩水式通膨一般上不被纳入计算,只因通膨率通常是通过测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化来计算,而不考虑包装规格的变化。因此,政府不应该仅仅只是通过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计算通膨率,缩水式通膨也应该考虑在内,因为它实际上导致了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
综上所述,缩水式通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应对缩水式通膨上,政府理应做得更多。至于有何两全其美,既能够让商家保持一个合理的利润,同时又能够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方式,就留待更多执政者手下的专才来出谋划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