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黄素蒂
来自槟州高渊的22岁视障按摩师许灵寅在6个月大时,因一次意外出现休克被紧急送院,尽管及时获救,惟因曾经脑缺氧,致使她左边身体中风,身体发展退回至初生时期,左眼神经线受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然而,身为家庭主妇沈亚良,用母爱照亮了视障女儿向梦想前进的道路。
多年来,许灵寅的成长过程充满挑战,但她依然乐观自信、热爱学习,如今更设立工作室,专门提供全身按摩和脚底按摩服务;而她坚毅顽强并勇敢创业的背后,绝对离不开母亲多年来的鼓励、陪伴及支持。
“医生曾说,孩子经历脑缺氧,往后手尾很长……。”
沈亚良(56岁),与丈夫许宝庆(53岁)育有3名女儿,其中22岁女儿许灵寅在6个月大时,在保姆家因吃粥噎着差点抢救不及,她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回想起当年送灵寅上幼儿园时,看着灵寅因看不清前方,眯着眼缓慢地走进幼儿园,举手投足与其他蹦蹦跳跳的孩子有所不同,让沈亚良在回家路上忍不住泪流满面。
看着孩子一路磕磕绊绊成长成年,踏入社会工作至创业开设按摩理疗工作室,母亲沈亚良百感交集,如今更化身“小助理”,协助孩子记录顾客预约。
当年无法呼吸 入院急救插满导管
沈亚良忆起当年情况说,灵寅6个月大时,还是上班族的她如常将孩子送至保姆家,不料当天早上突然接获保姆电话,询问女儿是否有什么不妥,后来得知女儿因无法呼吸,已被送至巴里文打医院抢救,立即飞奔至医院。
她指出,院方指孩子已全身发紫,必须送至霹雳太平医院;她与丈夫最后决定送往槟城鹰阁医院;孩子在抵达医院前不断呕吐,慢慢恢复呼吸,但仍需留院观察。
“灵寅入院第3天曾出现抽搐及心脏骤停的突发状况,经医生抢救后被转入重症病房,看着孩子全身插满导管、昏迷不醒,我心痛不已,到每个儿科专科医生求助,希望他们救救我女儿。”
“那时我大女儿才18个月大,她一直说‘妹妹很痛、很痛’,很想要见妹妹;我带她去医院看昏迷中的灵寅,隔天灵寅就醒了,但大女儿却病倒;两姐妹住院半个月才出院。”
意外后不再找保姆 妈妈边上班边看顾
“医生说会有后遗症,(我们)也怀疑保姆所说的吃粥噎着的说法,当时我只想着要把孩子救回来,具体原因我没再去问保姆;最重要的是救回了孩子。”
自此,她便把孩子带在身边,甚至把办公室改造成合适灵寅活动的空间,一边上班一边看顾,即便后来生了小女儿,也不敢再找保姆,直至2013年,孩子们都上学,才回归家庭。
沈亚良说,脑缺氧及休克情况导致当年仅有半岁的灵寅左边身体中风,须每隔2个月到医院复诊,且须服用特定药物长达2年;灵寅身体发展也退回初生时期,成长至1岁半仍站不稳,也不会走路,须大人撑着腋下辅助行走。
“孩子近3岁才会走路,但却一直出现撞墙及跌倒的情况,当时我们不曾想是视力出现问题,直至4岁上幼儿园,老师发现灵寅看不清白板,看了眼科专科及验眼师后,才知道灵寅视力是模糊的,当时左眼近视已达950度,而右眼视力也仅比左眼要一点点而已。”
“我还记得灵寅戴上特制眼镜时,冲口说出:‘妈妈!原来你的脸是这么亮的’,好心疼。”
学习路辛苦 坚持不辍学
沈亚良续说,灵寅上学过程其实很辛苦,在课室里必须走到黑板前抄写或在老师座位旁学习,也花很长时间才做完功课。
她不舍孩子学习之路太辛苦,原打算小学念完后就辍学,改学一门手艺,“但是孩子坚持上中学,我也尊重她,她爸爸为此加入国中家协协助推动校务,只为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可以及时给予援手,例如灵寅因课室白板反光抄不到课业,便在课室内装上窗帘遮挡阳光。”
她透露,灵寅曾被调皮同学欺负,但只偷偷告诉孩子大姨,“她怕我担心,不敢讲。幸好,孩子遇到不少好同学,陪伴着她学习和成长,其中有两、三位好友至今仍保持联系。”
说着,她拿出灵寅从小到大的“重要功臣”——放大镜,“因为课本的字体对灵寅来说太小,要用放大镜调整角度和距离,才能阅读。中学毕业后到槟城圣尼古拉盲人之家(St. Nicholas’ Home,Penang)报读按摩课程,也都一直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灵寅很乐观,也爱学习,幼儿园获得老师颁发模范生奖,上小学、中学也几乎从不缺课,要是生病没法上学,她会哭,多数还是有到校上课;中五时1月至9月更获得校长颁发最佳出席率奖状。”
“灵寅之前是有些自卑的,但在上了身心灵课程后,比较开朗,希望她工作之余,也能多参与身心灵课程,以本身的经历去鼓励及引导更多人。”
左眼已近视950度 努力学习考佳绩
许灵寅说,她小时候被检验出弱视,当时左眼已近视950度,属B2(严重弱视);右眼视力也只比左眼稍好一点点,为B3(轻微弱视),必须佩戴特制眼镜,成了视障人士。
尽管她写功课做作业得比他人花上数倍的时间,但她仍喜欢上学,从不轻言放弃;即便学习成绩一般,她仍努力坚持,在小六检定考试中取得合格成绩,其中马来文作文更考获B佳绩。
她直言,国中课业虽不简单,但大部分课文以马来文为主;中学最后两年,她在没有额外补习之下,成功在2019年考获大马教育文凭。
因新冠疫情影响,她于2021年年初才报读槟城圣尼古拉盲人院的按摩课程,希望借着课程训练左手左脚的灵活度。1年后,她顺利毕业并考得文凭,也取得人力资源部技能局发出的按摩师资格证,与此同时,其手脚不灵活情况也大有改善。
初时按摩力度不够 每晚举哑铃练弯臂
毕业后,许灵寅到大山脚阿尔玛1家按摩店工作,每天在小本子上,记下自己靠双手赚取微博收入,积攒经验;后来,她转至母亲好友开设的美容院,提供顾客按摩服务,“当时有客人说我力度不够,我就开始每晚勤练臂弯举哑铃及抓握器,从1公斤开始慢慢增重至举3公斤。”
练习初期,她曾不小心闪到腰而萌生放弃的念头,经家人不断鼓励下,最后下定决心苦练,后来发现左手的弯度有所改善,力道也增强。
她坦言小时较为内向且也不多话,自接触身心灵课程,加上逐渐获得顾客赞赏及好评,使她逐渐有了自信,也变得较为健谈,并决定创业开设工作室,专为女性提供全身按摩及足部按摩。
“设立工作室,时间安排上较为自主,目前固定的顾客大约有10人,不过今年农历新年前的预约较少,一星期只有约1至2个顾客上门;于是4月便在脸书专页发文宣传,没想到过去服务的顾客留言好评并转发分享,如今每星期约有20个预约。”
她透露,在按摩店打工的时是以抽佣方式赚取薪资,收入不定;如今开工作室,在扣除开销后的收入约有1200令吉,足够应付本身的每月开销,希望日后工作日趋稳定,自力更生,让爸妈和家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