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赶在中国电影《第二十条》下映前,到电影院观看这部作品,深受感动。这部电影悲喜交织,以笑中带泪的悲喜剧形式,为观众和司法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二十条”普法课。
《第二十条》取材于中国刑法第20条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整个影片都聚焦于这一法律条款。正当防卫或称自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应对不法行为的重要法律武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之间的界限有时会变得模糊,一不小心他们便会成为罪犯。这种裁决不仅使受害者成为加害方,更令人心酸的是,他们的家人将永远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这一法律规定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框架下才能发挥其作用,为勇敢善良的人披上坚固的“铠甲”。
这部电影虽然以喜剧的外壳呈现,但其核心是江苏检察官韩明和吕玲玲顶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还原案件真相,守护公平正义的故事。事非经过不知有难,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法感同身受的。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呼应着这一观点:在一个坏人猖獗、好人不敢吭声的社会中,我们绝不应该默默接受现状。
韩明说:“刑法里的5万6681字都是在诉说公平正义。”然而,要将公平正义真正融入每一个具体案件中,超越字里行间,需要执法司法人员的坚定执着。正如电影所呈现的,法律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源自老百姓对公平公正的朴素期待。因此,司法人员能够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案件,无论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一生。它既有可能毁灭一个家庭、一个人的生活,也有可能帮助一个家庭、一个人走向阳光未来。
在韩明的儿子韩雨辰的案子中,因为制止校园霸凌,韩雨辰打伤了教导主任的儿子,面临治安立案的风险。一旦立案,韩雨辰可能再也不能在他所在的那所重点学校读书。更重要的是,一旦被立案,这将成为他一生中不可抹去的污点。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案件实际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影响的是伴随韩雨辰一生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对于韩雨辰来说,这个看似不大的案件,不仅影响着他个人的命运,也会牵动到他所属的家庭。
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公权私用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很多人都被卷入权力的蛛网,彼此相互依存、相互需要。凡是稍有特权或掌握资源权力的人,都可以给予他人方便,也可以给予他人小鞋穿。
电影中的教导主任,虽然官位不高,但却拥有极大的官威,因为手中掌握了借读学生去留的权力,在家长眼中,他就是一个不可得罪的人物。正是因为他的权力,让检察院的法官也不敢坚持正义,而是逼迫孩子们委曲求全。这实在是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现象。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公平正义,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却有着千钧重量。大家可以支持这部佳作,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和法律教育的推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